被三人吵醒的可立儿,睡眼惺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连喊:
“怎么了?到啦?太好喽……”
可是,马儿的铃铛依旧响个不停,雪橇公交车微微抖动着一直向前……
窗外,仍然是一片雪白的世界……
阿布契郎回来的消息,像飓风一样吹遍了粟末大地。
早在数日之前马队离开北平郡之后,就有奚郡、霫族郡、契郡的官员和军队沿途迎接。
他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自己的冬季牛皮大帐,等候在那里。
突第齐喆老爹、裴行俨,许许多多熟悉的面孔,都陆续出现在眼前……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让这段旅程变得慢上不少,也愉快了不少!
大屋作父子,和相逢的许多人一样,都处在醉醺醺的状态……
阿布身体里,那股粟末地自由不羁的精神,重新焕发了出来!
整个人,从里到外,精神了不少。
那个粟末地新生之王,又复活了……
中原的春节,已经结束。
粟末地的春节,又开始了!
粟末地大陆各郡,张灯结彩,载歌载舞。
人们自发地组成了各种社火队、秧歌队、社戏表演队……
他们要在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一天,选拔出各地最好的节目,前往杨柳湖乐巢公演,然后组成巡回戏乐团,到各地表演……
这个事,正是由李贤领导下的清月散人和德义团来全权负责。
各郡的节目选拔出来后,他们又将对这些节目进行二次创作,安排组织、选编、排练、演出等工作。
自始而终,宣教四方!
报纸,剧团,露布,学校,教派……
粟末地对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视,算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个显着特征。
政府的政令,不再是干巴巴的单纯依靠官吏、乡村里正、三老来推行,而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行走在粟末地各郡大小城镇、村落的马车戏乐团、僧道神团,张贴的报纸和露布……便是政令传达、安抚民众的有益补充形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粟末地的大地上,已经有一大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喜剧、故事、乐舞、经传,流行在人们的茶余饭后……
这些经典,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贴合大众。
宣传的,无非是忠君爱国、忠诚团结、科教文明、正义功德、因果报应、戒恶扬善、恪守传统、保家卫国……
在这里,国当然是隋!
但关于民族,全都统称华夏族!
所有粟末地所辖地区的二十六个民族,在籍贯族别上前面统称华夏,比如华夏粟末族、华夏汉族,等等。
而在各种政令和文化宣传中,也是大力宣扬粟末地二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整体概念。
而在婚俗上,则是鼓励支持各民族之间通婚。
为此,粟末地老大阿布契郎奉献出自己的家族名誉权,以自己家庭异族结合发扬光大的例子为蓝本,让德义团编成一部《华夏》的经典大剧,传播四方。
政府,在有意识的消除民族界限和隔阂,宣扬大一统的思想。
为了强化这一思想,粟末地对这些异族通婚家庭,采取了更多的鼓励、奖赏和扶持政策。
比如,在其家庭户籍上,异族家庭新生孩子的民族类别,统称为华夏族。
后面不再和父母一样,加缀他们原本的具体族别。
这些注明为简单华夏族的孩子,将在考公、就业、参军等方面,享受特别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