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劳斯莱斯、兵力、奔驰、吉利、比亚迪、埃安、哪吒、AITO……
那么,大隋帝国的马政和战马,又是什么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
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
这两句,来自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很是精辟!
在周朝,华夏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养马制度——司马法。
“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
按照这个制度,每十里的地区,就要贡献一匹马。
春秋战国时期,养马之风变得更加兴盛。
因为这时候最流行的战争模式,是车骑战!
而车骑战,不仅仅要方车、木轮、硬轴,更需要拉扯战车的马!
当然,骑兵,更离不开战马!
所以,战马、驮马的多寡,成为这个时代各个诸侯国,强与弱的重要国力指标。
然而,中原的马因为牧场、种属、气候等的原因,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存在着全面的差距。
在屡次失败中,中原王朝很快就认识到双方战力的差距,还是在载具——战马上面。
马,需要优良的牧草,需要宽阔的场地,需要干净活泛的水源,需要俊美的对象用于繁衍……
于是,从秦朝而开始,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水草肥美之地的马场争夺和保护。
而依托于这些牧场的马政,也开始越来越完备和严格。
西汉时期,设太仆以掌管全国马政,又设置边郡六牧师苑令,各有三丞为下属。
《汉官仪》云,“牧师诸菀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三十万头。”
《汉仪注》云:“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
这些牧师苑,绝大部分分布在河西六郡之中。
哪六郡?
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西河郡!
《汉书·地理志》云:“……北地郡灵川县有河奇苑、号菲苑;归德县有堵苑、白马苑;郁致县有牧师苑官;西河郡鸿门县有天封苑……”
看出来没?
这些地方,绝大部分就是大隋时代的陇右地区!
然而,在没有马镫和马掌的时代,战马还属于耐用性很差的一种战争武器。
很多时候,这种昂贵的战斗装备,也就是个一次性消耗品!
马镫,很简单,简单到那就是挂在马身体两边的两个环!
虽然很多人说汉代就有了马镫,但具体在实物出土上考,也就是个布马镫,还是个壁画。
真正出现铁制的这玩意文物,那就要到3世纪末到4世纪初,华夏东北地区的鲜卑人的墓葬里。
然而,这么好的玩意儿,大规模用于军队,还要到北魏时期。
这一切,都要绝对归功于华夏巾帼女政治家、改革家冯太后!
北魏一统天下,可以说马镫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