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点伤,没什么。”宋青书轻描淡写的说道,当初他指骨被阿三震断,伤了经脉,致使两根手指不能长时间用力,这些时日常在战场,这处旧疾又犯了。“你来桐乡做什么?”
段如锦神色痛惜,“师父他们听说这边战况激烈,让我带着师弟们来助宋师兄。”
宋青书看了段如锦半晌,叹了口气,“如锦,你看看城外。”
城外尸山血海,一片狼藉。夜幕微垂之下,看来异常惨烈。
宋青书道,“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如锦,太师父开宗立派何其艰难,武当三代弟子并不多,若是有个万一,我有何颜面见太师父。”
段如锦摇头,“舍生取义,分所应当。”
宋青书正要再劝,忽地传来一声声嘶力竭的大喊,“报……急报!将军,汝阳王已被田丰所杀!汝阳王已死,蒙古皇帝传下圣旨,不日退兵!”
霎时间欢声雷动,宋青书面色微变,就听又一亲兵疾步跑来,“报将军!天完国徐寿辉被其部下陈友谅所杀,陈友谅攻占采石,自立为帝,国号大义。”
城头上的欢呼声相继停下,宋青书的目光扫过众人,大声道,“陈友谅背主弃义,卑鄙无耻,何德何能敢称大义!即可整军点兵,为天完皇帝复仇!”
宋青书急匆匆下了城墙,要部署讨伐陈友谅。元兵刚退,陈友谅正是志得意满,时机稍纵即逝。
段如锦匆匆跟来,宋青书忽地停下脚步,对他道,“师弟,我有一事请你帮忙。”
段如锦忙道,“师兄请说。”
宋青书道,“桐乡城中有许多孤儿,劳烦你带人安置。瑶华不日便会来到城中,师弟你暂且听她的吩咐。”
宋青书看了段如锦一眼,道,“瑶华虽是女子,但才干过人。师弟,你决不可轻视于她。替我转告瑶华,挑选十个孤儿,无论男女,只看资质,将他们带回信阳。”
段如锦点头应下,又问道,“为什么要带孤儿回信阳?”
宋青书道,“为了办义学。”
段如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自然不知宋青书此举大有深意,虽然只影绰绰的是个想法,但也想早日准备起来。他想找几个资质过人孩子培养起来,收做弟子,也许未来有一日其中会有一个成为他的继承人。
宋青书急匆匆的往前走,忽地又站住,看了看身上火红的披风。他一把将披风扯下,扔给尹三,说道,“回衙门里,替我拿件素色的衣裳。”
尹三摸不着头脑,大大咧咧的道,“将军,死的是徐寿辉,咱们犯不上给他戴孝吧。”
“浑说什么呢!”宋青书眉毛一竖,“谁耐烦给他戴孝,让你去你就去!”
明教义军解了少林之围时,宋青书攻破采石,韩林儿里应外合,陈友谅死于乱军之中。
明教义军汇于濠州,宋青书已率兵一统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省,麾下势力横跨长江南北。
此时,叶夕等一众随着宋青书起于微末的将领,同时拥立宋青书为昭王。
宋昭王之名,响彻中原。势力之强,元兵也不敢轻触锋芒。
与此同时,大都城中,身着重孝的新任汝阳王王保保,收到了盖着宋昭王大印的婚书。昭王王妃之下,写着王氏。
王保保苦笑,心道无论什么时候,青书总是不肯吃亏。
他思来想去,提笔写了一封书信,让飞景带了回去。
半月之后,那信送到了宋青书手上。
“我将归漠北,卿永驻中原。你我之间,确如天地两极。昔年保定一言,至今一语成谶。见卿大业将成,小王既喜且憾。有缘相知,无份再见。幸哉?憾哉?”
宋青书将信纸摩挲许久,方才低声道,“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以前从觉得诗词学来无意,而今却觉得分外相合。
门扉忽地吱呀一响,一个眉目如画的女孩子探进头来,她看见宋青书便是一笑,“青书哥哥。”
宋青书慌忙将书信收起,“不悔妹妹。”
杨不悔笑着走过来,道,“青书哥哥,我可以去女学做先生么?”
宋青书听得好笑,“你想教什么?”
杨不悔眨眨眼睛,“教武功啊。”
宋青书点头,“行,你去找瑶华,她帮你安排。”
杨不悔笑的眉眼弯弯,却还站在宋青书旁边,扭捏了好一会儿,才道,“青书哥哥,你喜欢瑶华姐姐么?现在好多人都再猜你是不是要娶瑶华姐姐做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