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疗原则: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甘草、白术、干姜、茯苓)加味。
(二)湿热腰痛
临床表现: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加味。
(三)瘀血腰痛
临床表现: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甘草、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牛膝、香附、地龙)加减。
(四)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临床表现: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苦,脉弦细数。
治疗原则: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加减。
2。肾阳虚
临床表现: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苍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加减。
思考题
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2。简述气虚便秘的临床主症特点、治法及代表方。
3。如何鉴别阳黄和阴黄?
病例探讨
1。李××,男,52岁,工人。患者素体肥胖,乏力,动则汗出,大便溏薄,畏寒肢冷。昨起受凉后咳嗽阵作,咯痰量多而黏色白,咳声重浊,晨起需咳出大量泡沫痰,进食油腻之品则咳嗽加剧,发热畏寒,胸闷,脘腹胀闷,纳差,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浮滑。
辨证:咳嗽(痰湿蕴肺复感风寒证)。
治法:疏风散寒,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加减。
2。肖××,男,23岁,售货员。1周前与朋友在外聚餐后出现白睛、周身皮肤黄染如橘子色,右侧胁肋胀痛而拒按,发热,口干渴欲饮水,恶心,不思饮食,小便黄赤,大便秘结,2~3日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黄疸(阳黄证,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3。许××,女,16岁,学生。患者2周前发热,恶风,咽喉肿痛,两侧扁桃腺肿大,经用抗生素治疗后,但仍低热逗留,并出现咽喉部溃烂。3天前又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继则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舌质红偏绛,苔薄黄,脉浮滑。尿检示:红细胞++,蛋白+。
辨证:水肿(湿毒内侵证)。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利水。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