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上廊下静悄悄的,武士、侍从们各司其职,站在岗位上如木偶一样。
朱元璋忽然转过身来,命值殿官把陈宁叫来,胡惟庸也行。
没想到胡惟庸应声从殿下出来,说:&ldo;臣在。&rdo;
朱元璋很奇怪:&ldo;晚朝早散朝了,你怎么还在这儿?&rdo;
胡惟庸应对说,皇上没走,臣不敢走,怕皇上万一有事,来不及。
朱元璋十分满意,点点头,问李彬剥皮的事办好了没有?
&ldo;办好了。&rdo;胡惟庸答,实草皮人就摆在了应天府大堂进门处。他盛赞皇上这一招高明。其实,贪心人人有,惧怕惩处而时时自戒,虽不是良策,毕竟是好事。能吓住有贪欲的人,逼他们当清官。
&ldo;你说得对,贪心人人有。&rdo;朱元璋又指出他说的不够全面,还有一种人,不是因为怕严法酷刑而不贪,他们心中有一个德字约束,这就是古人说的君子。
&ldo;皇上训诲的是。&rdo;胡惟庸忽然瞥见屏风上有一张醒目的朱笔字条,是&ldo;苏坦妹&rdo;三个字,他的脑海里立刻转开了:这个时候,他怎么又想起了他几年前杀掉的江南才女?一时不得要领,需要对朱元璋察言观色。
朱元璋问:&ldo;为杀李彬的事,李善长怎么样啊?很丢面子是不是?&rdo;
&ldo;他很懊悔。&rdo;胡惟庸说,&ldo;他不是上了谢罪表了吗?&rdo;
&ldo;做个样子谁不会!&rdo;朱元璋说,&ldo;他是老糊涂了。他是你恩人,你自然为他说话。&rdo;
胡惟庸有几分心惊,忙说:&ldo;臣最大的恩人是皇上啊。&rdo;
&ldo;你很会说话。&rdo;朱元璋说,&ldo;李善长三天不上朝了吧?&rdo;
&ldo;他不是告病了吗?&rdo;胡惟庸说,&ldo;他真有心口疼的病,皇上不是派御医去了吗?&rdo;
&ldo;也许他该颐养天年了。&rdo;朱元璋望着大殿彩绘棚顶,像自语似的说,胡惟庸吓了一跳,眨着一对小眼睛思索了半天,轻描淡写地说:&ldo;其实人老了是犯糊涂,人家刘基决心替皇上惩贪除恶,他李善长应当站出来拿亲戚开刀才是,皇上杀儿子已有楷模在嘛。他这么一来,自己失了威望事小,叫皇上多寒心啊。&rdo;
朱元璋扫了他一眼,他显然说到朱元璋心里去了。
胡惟庸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摆在桌上的那本批乱了的《孟子》,便问:&ldo;皇上在批孟子?臣已遵旨,下令天下圣殿里拆除孟子像了。书禁不禁?&rdo;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ldo;禁了不好。为禁《孟子》一事,山东御史游义生不是宁可吞金来死谏吗?不过,今后不能让天下人再念从前版本的《孟子》了,回头你把朕亲手删改的拿去印行。&rdo;
胡惟庸答应着,看了看一片朱红的《孟子》,简直像腰斩活人鲜血淋漓一样,令人怵目惊心。他问删了多少?
朱元璋回答得很平淡,不多,删除八十五章谬种流传的言论,还剩一百七十余章。
胡惟庸吓了一跳,这不是删掉三分之一了吗?还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