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武僧见他言辞恳切,不骄不躁,不由得好感大增。
首次有人击败棍阵,众军官欢声雷动。
荣亲王又拍大腿骂娘叫好,许清韵抚须微笑,心想:都指挥使大人眼光独到,秦虎此人智勇双全,今后可堪大用也。
跟着下来三场比试毫无波澜,一人落败,两人勉强过关,五名比武人选,已有四个名额。
狄青鳞最后一个出场。举石锁,射靶心,动作行云流水,举止优雅,神态自如,仿佛文人雅士挥毫作画一般。前两轮顺利通过。
狄青鳞抽刀,遥对棍阵,三名武僧知他名声,不敢大意,严阵以待。
本朝常见的刀有厚背大刀、朴刀、三尖两刃刀、眉尖刀、短刀、宽刃腰刀几类,狄青鳞的长刀形制特异,长达四尺有余,刀身狭窄,泛着一种奇异的光华,在日光下不断变幻流动,犹如活物。
狄青鳞沉声道:“此刀乃本人亲手锻造,名曰:长鲲,削铁如泥,几位大师是否将木棍换成铁棍?”
悟因、悟性、悟缘互相望望,点了点头,旁边几个王府亲兵提来三根镔铁棍,换了三僧手中的木棍。三人重新布阵。
狄青鳞身躯一闪,快得不可思议,瞬间杀入阵中,长刀递出,展开连绵攻势,丁丁当当刀棍相交,如密雷暴响。
他出招奇快,一招未尽,一招又至,恰似江水一浪接一浪,永无穷尽。
观战中有眼光高明者,注意到狄青鳞用的居然是刀背对打,丝毫不想在兵器上占半分便宜。
三名武僧身在其中,当然也察觉对方用的是刀背,但狄青鳞攻势如浪,他们根本没有反应的余地。
一般的刀法,刀手雄健有力,多用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招式,但狄青鳞刀法自成一家,如电闪,如雷轰,又急又快,刀意连绵不绝,最适宜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此类刀法用于沙场上生死搏杀,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秦虎一边观战,一边点头,更加坚定了将此人招揽旗下的决心。他朝许清韵那边望去,许清韵正好也向这边看来。
秦虎偷偷指指场中,伸出五指,做了个握拳的姿势,将拳头放进怀中,意思是:这个人,我要了。
许清韵微微摇头,伸出四根手指,往外面晃了晃,又反过手掌往内晃了晃,意思是:内四军外四军,想招揽此人的人多了去了,恐怕不好办。
秦虎呲呲牙,拳头用力一挥,意思是:我不管,就这样办。
许清韵白眼上翻,双手一摊,意思是:你看着办吧。
两人暗暗打着哑谜,旁人忙于观战,竟无人察觉。
堪堪斗了十余招,三僧忽然齐齐收棍急速后退,狄青鳞长刀驻地,不再发招进击。
悟因行礼道:“沧浪刀法名不虚传,贫僧受教,这场比试是狄施主胜了。”
高手比武,一招确定胜负,三名武僧见狄青鳞招招意犹未尽,点到即止,明白对方未尽全力,留有余地。缠斗下去也无甚趣味,干脆罢手认输。
众军官欢呼雀跃。至此,五名比武人选尘埃落定,分别是:内四军凤翔军三营营指挥韩炼、京师禁军东北大营宁武军副统制杨彦平、外四军神卫军统制秦虎、单州昭勇军马军副将燕歌笑、江陵军步军副尉狄青鳞。
王爷大悦,九名军官一视同仁,每人赏了十两黄金,又赏悟因、悟性、悟缘每名武僧三百两银子,三名武僧坚辞不受,王爷便许诺改日亲自到兴国寺上香礼佛。
王爷与枢密院许大人、兵部宋大人商定,三日后巳时,在外城西郊校场与西凉军中高手比武。
众军官齐齐领命,向王爷及两位大人行礼告退,分别离府不提。
秦虎紧紧跟在狄青鳞后头离开王府,一出大门,便高声将他叫住:“狄兄请留步!”
狄青鳞闻言回身,见是秦虎,笑道:“秦大人有何吩咐?”
刚才三轮比试,秦虎武艺不凡,大出风头,一改狄青鳞对于寻常文官懦弱无能的印象,大生好感,因此执礼甚恭。
秦虎笑道:“狄兄气度过人,小弟一见如故,不如让小弟做个东道,大家饮上几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