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琳,在这里我要向你传播世界航海界的一个小知识了。船过赤道,航海界在很久以前就流传着举行仪式进行祭祀和庆祝的习俗,叫做&ldo;赤道祭&rdo;,以保佑航海者平安吉祥。很外国海船上过赤道时,除当值者以外,全体船员放假一天,大摆酒宴,跳舞祈福,祭奉海神。这种习俗一直沿袭下来。在中国远洋船上,一般是当船过赤道时鸣汽笛一分钟。不少船也添酒加菜,以示祝贺。
而在我们编队里,没有大力的庆祝活动,只是举办了一场名为&ldo;横跨三大洋,友谊传五洲&rdo;抛掷漂流瓶活动。在赤道线上,向着深蓝的大洋里面抛掷写满自己心意的漂流瓶,倒是一件顶浪漫的事情了。
之前胖子曾问我会在河流瓶里写下什么心愿,我没有告诉他。心底的话,是不需要向别人说的。我远远地离开他人,独自坐在舰艏系缆的钢座上,在纸上规规矩矩地写上&ldo;诗琳,祝你永远开心快乐&rdo;的字样,然后将那张纸折成一只小船形状,放入漂流瓶中。然后,我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另外写了一张,写着:李珊然学组,祝你心想事成,一切都好。呵,诗琳,没有上帝规定许愿只能许一个,不是么?
李珊然抱着瓶子过来,问我许了什么心愿。对于她,我倒没有那么保守内心,如实地告诉了他。她挺高兴,看来你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特区青年也懂得关心人了么。我默然。
无数的漂流瓶随着官兵们热烈的挥手,带着祝福的红丝带,在青岛舰悠远远的鸣笛声中,跃入大海。其时,正是天色将暮。大西洋天边的红霞如火焰一般绚烂。放飞的心愿在夕阳的照射下,仿佛都披了一层圣光。它们飞上半空,落入蔚蓝,带着希冀,也带着辉煌。
我们几个相熟的互相问着对方许了什么心愿。大将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什么中国海军击败美欧印日诸国海军,成为世界海军队伍中的最强者。胖子刚是的目标比较现实,希望这趟回去能立个三等功什么的,他可是一直对扬珊的三等功奖章艳羡不已。方旭则希望中国海军陆战队能发展壮大,能在南海海域让觊觎中国领土的眼光望而却步。而极少露面的马婷婷,也毫不避忌地写下&ldo;让中国人民为我们自豪&rdo;的句子。
胖子问李珊然她许了什么心愿。李珊然说她祝福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我们尽皆哑然,一齐说:骗人。
诗琳,在这里,此时此时,在这广阔海天之中,我不知道海神能否听到我们这样的心愿,这些简单而又极热切的希望,诗琳,只要这希望存于我们心间,鼓舞我们前进,在黑暗和困扰时给我们以力量和信念,这便足够了。
这次名为&ldo;横跨三大洋,友谊传五洲&rdo;抛掷漂流瓶活动仪式很快结束了。欢快与热闹之后,更多的仍然是紧张严肃而又有条不紊的舰艇作业。因为我们即将进行进入大西洋后的首次海上补给。诗琳,你知道吗,与启航以来历次补给所不同的是,这次海上补给的重要步骤,都是首次交由我们联训大队的学员来操作。这也是我们首次实际操作舰艇横向补给作业。
理论操作和练习实践我们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往往更出乎意外,而我们更是很多老水兵眼中的&ldo;菜鸟&rdo;,他们中有很多人并不相信一年级学员能在舰艇实际操作中有什么良好的表现,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准备进行补给的命令下达后,各就各位,严阵以待。站在甲板左舷的补给战位上,我们一色穿上了结红色的救生衣,头戴蓝色安全帽,补给队,枪帆班,机械班,医疗队……各具功能的单位,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大家将一箱箱补给货品从存储舱运到
补给平台,并装进吊筐。
补给目标青岛舰打出了一组&ldo;vp&rdo;的旗语,并挂起了黑色棱球,表明它们已经做好了补给的准备工作。我作为补给指挥者之一的代职学员班长,向大将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回旗语,我们也已经做好补给准备。
青岛和太舱两舰成横队近距离航行,准备进行综合补给。青岛舰慢慢驶近&ldo;太仓&rdo;舰右舷,占领补给阵位,两舰保持固定间距,同向同速前进。
远远的,我看见李珊然了。她正在青岛舰上向我们招手微笑。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及采访角度,所以她与其他的新闻组的成员兵分两路,她到了青岛舰上迎面对补给场面进行报道。大西洋明朗的天空下,感觉她已经与阳光融为一体,分外的明媚。
方旭担任此次补给的枪帆班的班长。他早在舰艇上干过,也做过一些小规模的海上补给,倒不是陌生。他发射撇缆枪,&ldo;叭&rdo;的一响,缆头飞向青岛舰,准确地落在反舰导弹发射架上,对面的舰舱段班长则迅速指挥战士引缆、架索。
我真觉得我现在有些发号施令的意思了哪,诗琳。你可别笑我啊,我虽然没有大将那样时刻念念不忘要成为将军的雄心壮志,可我也能感觉出,处于一个高于一个同辈者的位子上,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
在副舰长的程序安排下,我随后又指挥了架设输油管作业。各战位迅速行动,放钢索、收引缆,密切配合下,很快在两舰之
间凌空架起一条斜拉钢索。重达几百斤的输油管头连着油管、滑轮很快升上高空,缓缓滑向青岛舰,稳稳地冲进受油口,两舰对接成功。随着太仓舰输油泵和水泵的启动,输油管和输水管逐渐涨圆,油水咆啸着流进青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