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他们俩现在是疲兵,就是阵容齐整,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跑了,可是往哪跑呢?没地方啊?
「盖嘉运造反,我们往东撤,联络各卫共同抗敌!」康植果断道。
李道邃赶忙点头,说到底,这几天他们都是内斗,赤水军才是关中最大的威胁,若是抵挡不住,长安就完了。
于是二人立即行动,带领魔下军队往东靠拢的同时,派飞骑速报各地,河西叛军来了。
你还别说,这麽千非常有效果,十六卫各个主将在得知赤水军主力已经抵达西边之后,纷纷停手,因为他们清楚,单靠自己,扛不住赤水军,惟有抛弃成见,众志成城,方有一战之力。
那麽最尴尬的,就是盖擎了,老子造反,儿子成了众矢之的。
那麽这种时候,但凡反抗,他都是必死。
于是他主动靠向不远处的右骁卫,派人与韦昭信联络,愿意俯首就擒。
既然投降了,那就没人会杀他,何况还是韦昭信,因为韦昭信是韦妮儿的大伯,他是不会让盖擎死在自己手里的。
那麽在很短的时间内,十六卫终于达成一致,全面布防西边,严阵以待,等待着赤水主力的到来。
与其说十六卫,其实不够,左右监门卫丶左右千牛卫丶左右金吾卫,这六个可来不了,再加上左卫去了銮驾那边,其实只有九卫,打了好几天,他们剩下的军队满打满算,也就一万来人了。
而且一个个的都是疲惫不堪,没有休息,没有补充足够的食物,像这样的军队,其实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铁骑就能冲垮。
所以他们是能不打尽量不打,派出好几拨人往赤水军方向,去谈判。
你儿子在我们手里,你不要乱动。
他们要争取时间,因为关中各个郡县仍在不断调兵,等到援军越来越多,就不必担心盖嘉运了。
事实上,盖嘉运在抵达对峙前沿之后,便下令大军就地休整,这是他答应信安王李禕的条件,绝不主动挑起事端。
而事实上,他没有动手,是在判断局势。
李禕的话在他这里跟个屁差不多,我什麽时候动手,是我决定的,只要我觉得时机到了,就会毫不犹豫。
「你们算什麽东西?有什麽资格跟我谈?」盖嘉运朝着对面派来的使者道:
「回去,让有份量的人过来跟本帅谈,告诉他们,盖擎少了一块肉,他们就得少十斤。」
十斤,正好是一颗脑袋的重量。
李禕当下就在盖嘉运身边,他在军方混了一辈子,很清楚眼下是谁的兵多,
谁说了算,十六卫平时再横,如今也是缩头乌龟了。
而他呢,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麽,只是零零碎碎听到盖嘉运派出去的游骑返回来汇报,说什麽十六卫跟羽林军干起来了,因为太子教令。
「刚才信安王也听到了,我说我是来勤王护驾,你不信,现在你信了吧?」盖嘉运当下也是在拖延时间,因为他要知道,李瑁有没有事。
李瑁若是活着,他就跟对面谈判,如果李瑁完蛋了,他会立即下令大军冲锋,将基哥干掉。
李禕叹息一声,刚才来的使者已经说了,圣人下旨诛杀太子,因太子谋逆,
而十六卫几乎都是因为太子教令,才跟羽林军产生了误会。
说明太子已经完蛋了,而盖嘉运按兵不动,在他看来,应该是在逼迫圣人立隋王,如果圣人不肯,盖嘉运随时会动手。
人家带来这麽多人,以当前的形势,长安是不走,也留不住啊。
两边的大军就这麽对时着,而盖嘉运更是时不时便派出小股骑兵上前耀武扬威,将对面吓得不要不要的。
赤水军摆出的姿态非常之强硬,任谁都能看的出,姓盖的已经不将圣人放在眼里了。
与其说人家跟他们谈条件,不如说人家是在跟圣人谈条件。
持续两天两夜的混乱,随着皇甫自杀,太子北逃而暂时告一段落。
羽林军重整旗鼓,开始收拾残局,并且在十六卫的背后,重新布置了一道防线,遇到赤水军,十六卫如临大敌,他们也是一样的。
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天下第一军,不犯忧是不可能的,一个皇甫,才几千人,都将他们杀的人仰马翻。
勋贵与官员们也逐渐靠拢过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求见圣人,一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