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十分注意褒奖地方官员,对他们多加赏赐。南巡游玩时,他在每一名胜地都见景题诗或题写唐人诗句,陪同游玩的江苏巡抚宋荦请求说:&ldo;臣家有别业在西陂,乞御笔二字,不令宋臣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rdo;康熙笑曰:&ldo;此二字颇不易书。&rdo;宋荦说:&ldo;臣曾求善书者书此二字,多不能工,倘蒙出自天恩,乃为不朽盛事。&rdo;康熙于是书写二字赐之。洞庭湖东山碧螺峰石壁生长着几颗茶树,当地人称其茶叶为&ldo;吓煞人香&rdo;。康熙游太湖,宋荦进贡此茶,康熙嫌其名不雅驯,赐名&ldo;碧螺春&rdo;。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三年之久,三次南巡接驾,《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因他年老,特赐他御用豆腐的做法,传旨曰:&ldo;朕有日用豆腐一品,与寻常不同,因巡抚是个有年纪的人,可令御厨太监传授与巡抚厨子,为后半世受用。&rdo;
乾隆也非常注意笼络江南的士大夫和施恩于百姓,每次南巡都要免除所经过地方百姓的部分赋税,对前来献诗献赋的文人,亲自出题进行考试,如浙省修海塘,便以《海塘得失策》为题,测试士子的经世致用之学,取得一等的直接授与官职。江南读书人众多,而府州县学名额有限,每次南巡都下令增加府州县学名额,使之增加进身之阶。四库全书修成后,他又出内帑抄录三份,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使得文人得以就近抄录传观。
乾隆十分注意优礼耆年老臣,对前来接驾的致仕老臣劳问优渥,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加封官职,赐予子孙功名。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ldo;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rdo;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进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进士,中进士时年已六十七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后升礼部侍郎。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ldo;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rdo;,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曰:&ldo;飞入梅花都不见&rdo;。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但这只是一个传说。乾隆到杭州都在旧历二月底三月初,江南阳春三月,何来大雪。
第一部分
第13节南巡途中的情与趣
清代侠义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中,描绘了一个委朝政于廷臣陈宏谋与刘墉,自己独自化名微服巡游江南的乾隆皇帝。小说家的杜撰往往经不起推敲,且不论乾隆是否微服巡游江南,陈宏谋的确曾任大学士,但并不与刘墉同时,而是与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同时,刘墉做大学士则在嘉庆年间。此外,清朝皇帝对待政务都是亲力亲为,权柄不下移,即使是在巡幸途中。
康熙南巡途中,一应本章三日一奏。第一次南巡时,一日,四鼓时奏章方到,康熙即起批阅奏章。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曾撰有《南巡笔记》,自述在南巡途中的生活,&ldo;夜坐舟中,与侍臣高士奇谈论古今兴废之迹,或读《尚书》《左传》及先秦两汉文数篇,或谈周易,或赋一诗,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为常。&rdo;乾隆亦是如此,南巡途中,每日都要处理政务。
康熙读书涉猎极为广泛,除经史子集之外,对西洋近代科学尤有兴趣,他曾从西洋传教士学习数学等学科。南巡途中,康熙用所学的西洋测绘方法亲自测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水位及地势,决定治理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南巡途中,他还注意观察天象,在接见沿途的西洋人时,经常询问有关星象方面的问题。他不仅注意洋为中用,而且重视培养中国自己的数学家。康熙四十一年,大学士李光地呈献大数学家梅文鼎所著的《历学疑问》一书,他细细研究。次年南巡途中,他接见梅文鼎,晤谈三日,十分投机,梅文鼎当时年已七十余岁,康熙感叹&ldo;惜乎老矣&rdo;。后来,他召梅文鼎的孙子梅珏成到北京,进行培养,并亲授西洋代数学。
乾隆极其崇拜其祖父康熙帝,为政处处效法,康熙六巡江浙,他也六巡江南。乾隆南巡相较于康熙南巡是比较奢侈的,在南巡的前一年就开始筹备,派亲王一人总理其事。派向导官员会同地方官详尽勘查沿途道路、名胜古迹,修建行宫,修桥铺路。沿途往返五千余里,陆续修建了四十余个行宫,在没有行宫的地方,搭黄布城和蒙古包住宿。在御舟住宿时,水上搭黄布水城。康熙南巡时,仅建了少数行宫,大部分地方住在地方官员的衙署里,他的亲信李煦、曹寅各捐银两万两修建行宫,康熙还认为捐银过多。乾隆南巡时,一个官员捐修苏州御道,就费银三十万两,奢侈的程度可见一斑。御舟名安福舻、翔凤艇,共有五艘,由仓场衙门制造,提前送往江南,仅御舟拉纤的河兵就需三千六百人。其余人员需用船只由江南备办,需船千余艘。这样豪华庞大的船队行进在运河上,首尾相接,旌旗蔽空,真是蔚为壮观。
尽管乾隆三令五申严戒奢华,但地方大吏为赢取他的欢心,无不殚精竭虑地投其所好。第五次南巡时,御舟将至镇江,见前途岸边有一硕大无朋的仙桃,颜色红翠可爱,正当乾隆惊诧莫名时,忽见烟火大发,鞭炮齐鸣,仙桃从中轰然分开,中间现出一个巨大的戏台,正在上演迎驾的喜庆戏文。乾隆喜欢看戏,船队在运河行走时,乾隆经常坐在船头观赏风景,地方官有时就安排两舟行走于御舟前,两船之间搭板,作为戏台,演戏供乾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