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南巡已是康熙三十八年,此十年间,康熙忙于征噶尔丹,无暇南巡,靳辅去世,历任河督都不称职,造成河患日趋严重。康熙曾向西洋人学习数学,因此在此次南巡途中,他亲自用水平仪进行测量,他针对洪泽湖水位低,黄河水位高,河水倒灌,致使湖水泛滥的状况,靳辅重筑堤坝,他主张兼重挑浚。此后,黄河治理工程在他的实际领导下进行,黄河的治理工作取得极大的成效。此后,他又三次南巡,视察河工。
乾隆在《南巡记》中说:&ldo;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rdo;因此,每次南巡他都要亲自巡视河工。六次南巡,他五次视察黄河水利工程,四次视察浙江海塘工程,其中,尤以钱塘江海塘工程建树最大。关于乾隆到海宁,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康熙年间,时雍正为皇子,与海宁陈士倌相友善,正值两家各生子,岁月日时皆同,雍正大喜,命人抱来,很久方才送归,已非陈氏子,且易男为女。雍正即位后,即提拔陈氏数人至高位。乾隆时,尤其优礼陈氏。曾南巡至海宁,即日幸陈氏家,升堂垂询家世。关于乾隆的身世之谜,本文不多加评论,但乾隆到海宁究竟所为何事呢?
钱塘江连接东海,江水顺流而下,海潮逆流而上,相互冲击,其势汹涌澎湃。传说钱塘江潮为伍子胥、文种魂魄所化,前浪为伍子胥,后浪为文种,前后浪相逐,潮水越激越高。钱塘江潮之大,曾使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望之生畏,绕道渡江,因此钱塘江又被称为罗刹江。南宋高宗赵构,夜半听得万马奔腾,以为是金兵追来,后来方知是钱塘潮声。浙江海宁、仁和二县,正当江海交汇处,潮汐一日二至,这一地区与杭嘉湖平原和江苏的苏松常地区相连,一旦海塘不固,泛滥之祸将波及整个江南。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就开始修筑海塘,唐宋以后,历代都有修筑。最著名的当数五代时的吴越王钱b,捍海塘久筑不成,他命强弩三千,箭射潮头,逼使潮水后退,海塘得以建成。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即已大规模地修筑海塘。雍正十三年,猝遇大风暴,海塘溃决殆尽。乾隆即位后,开始重修海塘。他前两次南巡时,地方官员因为从杭州到海塘之间春季路途泥泞难走,便报告说海塘安澜,请乾隆无庸亲临视察。乾隆二十五年,浙江潮信告警,海塘工程施工中又出现石塘、柴塘之争,从第三次南巡起,他每次都到海宁视察塘工。柴塘是一种简易的塘坝,用柴土相间而筑成,石塘是用大条石砌成,可以一劳永逸。但海宁一带柴塘之下都是浮土活沙,建立石塘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打石桩,地方官员不敢决定。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乾隆到杭州的第二天,即亲临海宁,亲试打桩,他见石桩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固定,必然会损毁百姓的田庐,是&ldo;欲卫民而先殃民&rdo;,决定先建柴塘,待接涨沙坚,再改筑石塘。到后两次南巡时,下令在能改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了石塘。到乾隆晚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浙江境内已建成自金山到杭县长达二百四十八里的鱼鳞石塘,钱塘江南岸也修建了自宝山至金山长达二百四十二里的块石篓塘。有力地保护了富庶的吴越地区,此举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到海宁视察塘工均驻跸在陈氏名园安澜园中。安澜园原名隅园,乾隆赐名安澜园,取海塘安澜之意。安澜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古树参天,景致优美,乾隆十分喜欢,他后来在圆明园中仿建此园,取名四宜书屋。
第一部分
第12节笼络江南士大夫
康熙、乾隆南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笼络江南士庶人心。康熙南巡时,正值清朝入主中原未久,由于清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民族高压政策,&ldo;留人不留发,留发不留人&rdo;。&ldo;嘉定三屠&rdo;,&ldo;扬州十日&rdo;,大肆屠杀江南人民,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此后,反清斗争虽告失败,但人心未附,士大夫拒绝与清政府合作。康熙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南巡途中,他祭禹陵、祭孔、祭明太祖陵,以拉拢江南的士大夫及明遗民,取得极好的效果。康熙极为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南巡时,他亲祭明太祖陵,于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头礼,又于宝城前三奠酒,当地百姓观者万余人,极为感泣。当车驾经过明故宫时,他感慨久之,做《过金陵论》:&ldo;……朕省方南来,驻跸江宁,将登钟山,酹酒于明太祖之陵。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凤阕之嵬峨,今则颓垣断壁矣,昔者玉河之湾环,今则荒沟废岸矣。……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国家者,知天心之可畏,地利之不足恃,兢兢业业,取前代兴废之迹,日加警惕焉,则庶几矣。&rdo;后五次南巡,康熙也都亲祭明太祖陵。康熙还为明孝陵亲自题写了&ldo;治隆唐宋&rdo;四字碑文。
祭孔也是南巡的重要活动之一。首次南巡就去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他由甬道旁行至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并亲书&ldo;万世师表&rdo;四字悬于殿中,又至孔墓前,跪奠酒三爵,以示阐扬文教之意。
第五次南巡,康熙招募江南举监生员,有书法精熟、愿赴内廷供奉抄写者,予以考试,共取中六十一人,康熙亲自接见,各赐御书石刻《孝经》一部。康熙的这些做法,对收揽民心,笼络江南士大夫起了极大的作用。第三次南巡时,三月十四日到达苏州,苏州的官员及士绅都前来接驾,他们打着黄绸的锦旗,旗上写着各自的籍贯、姓名及恭迎圣驾等字。从姑苏驿前到虎丘山麓,凡是康熙停留的地方,都搭盖了锦亭,锦亭之间用画廊连接,沿途安装彩灯,都用绸缎装饰,极其豪华壮丽。十八日为康熙寿辰,许多士绅进贺寿诗,这些诗被分别装订成&ldo;天地人和&rdo;四大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