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龄命人将宫中送来的鎏金鹤擒玉如意放置下去,朝着从马车内下来的太子行礼。蔺湛笑着扶起他的双臂,“舅舅何必多礼,快入屋去吧。”
郑延龄走在他身侧,“殿下请。”
两人入内。
与此同时,薛棠也来了郑府。
郑夫人曾与她的母亲相识,亲自出来相迎。妇人年过四十,雍容得体,执过薛棠的手,边走边谈,免不了讲到她的哥哥,郑夫人笑道:“恂儿那孩子倒也孝顺,早了好几日便寄来了寿礼,对了,还给你带了些小玩意,本来想派人给你送进宫,既然今日你来了,便随我一起去西厢房看看吧。”
薛棠一听哥哥给自己带了东西,自然欣喜不已。
薛恂给郑延龄的寿礼规规矩矩,譬如一些北地特有的狼皮玛瑙等物,还有一套绿松石的笔墨砚台。带给她的东西便都是些小玩意儿,譬如一枚玉髓骨哨,小巧精致,躺在手心里投下一片琥珀色的阴影,十分漂亮,上面还刻着她的小字。
郑夫人笑道:“你哥哥还把你当小孩子呢。”
薛棠抿唇笑了笑,看着郑夫人慈爱的脸,以及提到薛恂时真挚感怀的语气,忽然有些怀疑自己前段时间做的那个荒唐的梦。
郑相言行端正,是朝中一股少有的清流,会不会是有人从中挑拨离间?而且,哥哥治军向来谨慎,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带着十几万大军入京。
“我替你戴上。”郑夫人的话拉回她的神绪,玉髓骨哨带在了她颈间。她手一顿,眼眶却突然红了一下。
薛棠一惊,“姨母,您怎么了?”
郑夫人拿帕子掩了掩眼角,移开目光,“没什么,只是想到了十七郎而已。”
薛棠低下眼没有说话。
郑夫人道:“这孩子原本在翰林院好好的,突然要去什么安定县做官,穷乡僻壤之地,又尽是土匪当道,连父亲生辰都不能回来……”
薛棠十分过意不去,几乎想将当日之事脱口而出,郑夫人又道:“不过好在他在那干出了些政绩,陛下要提拔他当河北道巡察使了。”
薛棠心里一动,河北道?那岂不是……
郑夫人猜出她心中所想,笑道:“说不定能与你哥哥见上一面。”
好歹也算了却他一桩心愿。薛棠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之后要发生的那些事,会不会就是郑湜任巡察使期间查出来的?
她低着眼想事情,没有发现一旁郑夫人也在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