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中文繁体,一面英文。
金属材质,黑金色彩,浮雕烫金。
看上去就很壕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前内地的名片,设计还相对简单。
与谢端阳领先了几十年的风格相比,顿时就显得简陋粗糙起来,上不得台面。
摩挲着上面的浮雕字样,众人顿感,谢端阳的份量与名片一样,都十分的沉甸甸。
“乾坤传媒有限公司CEO……”
一字一句念出名片上的文字,那位副市·长左右各看一眼。
显是不太清楚所谓的乾坤娱乐底细,事实上,连CEO具体算什么职位他也不是很清楚。
这种事,不好自己出面,最好是由让人介绍。
谢端阳将名片散完一圈后,就自坐下,同时对着张掣递过去个眼色。
“小滑头,拉我老人家替他背书。”
张掣暗念了句,却还是替他解释道。
“谢先生除了是亚视的创作顾问外,在外面也有自己的公司,也就是这个乾坤影业了。
上个月刚上映了部电影,票房一千五百万,单分账就能挣到数百万之多……”
“喔哦!”
听到这话,市·委市·政府那边还没什么反应,但是魔都电影制片厂的三人,却是忍不住惊叹出声,羡慕得几乎要流口水了。
之前就说了,目前内地的电影制作分配是采用的“统购统销”制度。从五十年代起就这么搞。
黑白片五十万,彩色电影七十万一部。
直到七九年,才将价钱提高到九十万。
正常人一听,就知道这个分配方式很不合理。
即便你拍得电影质量再好,票房过亿又怎么样,照样只能拿几十万。
利润的大头,都被负责发行的中·影公司从中吃掉。
如此一来,电影厂还有什么激情去拍好电影。
既然拍好拍烂都一样,那还不如随便鼓捣出一部。
只要能够通过审查,那么钱就到手了。
片子要想拍得好,必要的成本,譬如说外景服什么少不了。
如此一来,花的钱反而多了,中·影又不会多给你钱。
那还不如随便拍拍,反而能够将资金多节省些下来留给自己。
就是因为太不公平,在八零年,与徐桑褚同列电影圈四大帅的北影厂厂长王阳。
直接向中央上书,要求必须改革发行分配改革。
于是才改了政策,由定价变成按拷贝结算。
一个拷贝九千元,累积总拷贝量计算。
看起来,相对是公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