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东回答,脸上带着尴尬的表情。
总之,偶尔放松一下也不错。如果太着急,反而容易出错。现在可以好好地回顾一下正在进行的行动,补充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载东哥。”
“怎么了?”
“我们也应该雇佣一位能力强的“嗅探者”(Sniffer)。”
“嗅探者,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没想到是你提出来的。”
“当然,嗅探者(情报收集者)也分很多种,最好不是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能够全面展开行动的嗅探者。这次行动只是开始,之后我们还会继续用他,只要能收集我们需要的情报,并进行分析,就足够了。”
“那就不容易找了。”
“但除了这些之外,他还要有亲身参与现场行动的能力。”
姜敏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
但只要能满足这些条件,那就值得投资。
“现在我脑海里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等等,或许麦克斯韦尔知道呢。”
“麦克斯韦尔?难道你指的是上次载东哥在华盛顿遇到的那个游说者兼律师?”
“没错,他的履历有点特别。首先,他是一个什么案子都接的律师,但比起律师,他更擅长游说工作。”
载东回答,并掏出手机。
他搜索了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片刻之后,手机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说“Hello~”。
毫无疑问,就是载东所说的麦克斯韦尔。
在美国,游说者是合法的职业。
尤其是华盛顿,被称为游说者的圣地。而活跃在华盛顿的游说者,他们的背景和履历也各不相同。
虽然载东的英语不太流利,但足以应付这次工作。
他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迅速记下需要的内容,并偶尔与对方寒暄。
过了一会儿,载东向麦克斯韦尔表示感谢,并约定不久后在华盛顿见面,然后挂断了电话。
“从麦克斯韦尔那里得到了好消息吗?”
“说不上好消息,也说不上坏消息。”
“有意思。”
“如果是我,我可不想把这种人拉到我们这边。不过,姜敏,你的决定很重要。”
“他的背景很复杂吗?”
“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据说他的脾气不太好。而且,他那个朋友弗里曼住的地方也不太好。”
“哪里不好?”
“布鲁克林,其中一个最危险的地区——红山(RedHill)区。麦克斯韦尔也联系不上弗里曼,只知道他住在哪里,以及他常去的酒吧。所以,如果要见弗里曼,我们得主动去找他。说实话,风险很大。”
“如果他值得我们去冒险,我们还是得去见见他。他是什么样的人?”
“他的履历非常丰富。说实话,要找到这种级别的情报收集者(Sniffer),确实不容易。他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做过情报分析师,之后又在FBI直属的SWAT队伍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除此之外,他还曾在FBI的重要部门工作。麦克斯韦尔说,他还参加过CIA(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行动。一般人认为,FBI和CIA是相互敌对的,但他们在秘密行动或特殊任务中,也会进行秘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