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的,你上次来的时候说蔡知青的父母这两天就要来了,到时候,你要不要去亲自接他们呀?”
“八叔会去公社接他们的,到时候我露个面就行。”
聊着聊着,夏荷将话题说到了唐小翠和蔡有亮的婚事安排。
陆远将椅子搬到夏荷身边,一边给夏荷剥着苹果,一边讲起几天之后的婚礼安排。
蔡有亮的父母虽然只是工人,但工人和工人是不同的,母亲在工厂的后勤科上班,父亲是一名收入颇丰的七级钳工。
以收入而论,七级钳工的收入超过了一大批的干部。
为了给唐小翠和唐家撑面子,陆远回去的时候会去一趟公社,请公社主任老刘担任主婚人。
婚礼当天,除了公社主任老刘,其他没事的公社干部,陆远打算全都邀请到陆家庄。
城乡之间的隔阂,不仅是乡下农民进城需要大量的手续。
更在于身份,地位,眼光,收入的隔阂。
纵使唐小翠和陆远非亲非故,只要是陆家庄的一员,也要嫁得风风光光,气气派派。
娘家越硬气,蔡有亮和他的父母亲人才不敢小瞧唐小翠。
“哥,我们都不回去,今年咱家的粮食咋整?”
这时,陆月提了秋收的问题。
粮食秋收的日子已经到了,家里只有陆远一个人。
按照集体劳动模式,陆远,夏荷,陆月,一共要上交三百六七十斤的公粮。
“小月,你的任务是照顾好你嫂子和妞妞,其他的事情,你们都不用操心。”
家里收粮食,交公粮的事情,陆远早就有了安排。
王大鹏和陆爱国会带着一帮村里的壮劳力,帮陆远将地给收了。
上交的公粮,他们也会一并准备好。
按照保守估计,使用了化肥的庄稼地,每亩产量起码能在五百到六百斤。
没有杂交水稻之前,六百斤亩产量已经是惊人的数字。
如果每亩地产量都能保持在五百到六百斤,陆家庄今年绝对是个丰收年,大致能够收获七十多万斤粮食。
扣掉往年拖欠的公粮,救济粮,今年应该上缴的公粮,全村最后能剩下四十余万斤的粮食。
平分到每个人头上,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收入。
今年肯定是个大肥年。
时间转移来到唐小翠和蔡有亮婚礼的前一天。
陆老八带着几名村干部,早早等在公社长途公共汽车站。
下午一点,来自市里的长途大公共,摇摇晃晃地开进了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