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得那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爷仨在饭桌上推杯换盏,气氛热烈非凡。
酒足饭饱之后,俗话说的好“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冯刚缓缓地吐出一口烟雾,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说道:“今个吃饱了吧?”
“嗯呐!”哥俩异口同声地应道,声音里还带着几分酒足饭饱后的惬意。
“完了换了钱我让妮子告诉你们。过几天队里就该忙活起来了,收粮食,过磅,交公粮。
咱们能打着个黑瞎子,那可真是山神老爷的重赏啊。
这也得亏你俩生瓜蛋子开门红,往年秋天哪能整到这大牲口,咋也得等冬天落了雪才行。
你俩溜套子的时候可得加小心,我收拾出来点肉,完了你们给下沟屯郝俊生家送点过去。
毕竟是人家先发现的踪,狗也死了大半,于情于理咱不能落下人家。”
“知道了叔。”张卫东认真地点点头,冯刚说的意思应该是‘新手光环’,他心里早就想着去看看郝俊生。
顺便把断了的老洋炮给他送去,大家都在上下八屯住着,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免要打交道。
“叔,我想要只熊掌送人,到时候我就不分钱了,本来也是您打的黑瞎子,这都不好意思了。”张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
“可不咋地,俺俩就在后面乘风吃屁了,顶多费点唾沫星子,还没大顺作用大,俺也不要钱。”彪子在一旁附和道道。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见者有份,更别提开头你俩递的消息又出的人场。
别再跟我絮叨了啊,走的时候记得把熊掌提走。”冯刚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得嘞!谢谢叔!”张卫东心里寻思着反正以后细水长流,再从别的事儿上着吧就完了。
正说着呢,张卫国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他一把撩开门帘子,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冯叔,俺娘让送点豆腐过来,这是俺爹刚才上碾子房刚磨的。”
“卫国来了,坐下吃点不?”
“不滴了,俺娘在家炖肉呢,我爹说了明天晚上让您和妮子上家吃饭去。”张卫国嘴上说着,眼神却像不安分的小鸟似的,时不时地瞟来瞟去。
正好妮子端着窝头走进了屋子。这小子的脸“唰”地一下变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
“妮子,学习上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啊。”
“就你啊?上课少睡点觉比啥都强,还不懂的问你,下午劳动的时候你是不是又糊弄事儿了?”妮子鼓着腮帮子说了一句。
“咳咳,我走了叔,你们吃!”张卫国灰溜溜地跑了出去,那背影都透着几分尴尬和局促。
“这小子毛毛愣愣的。”冯刚笑眯眯地说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对年轻人的宽容和喜爱。
“一天天二虎巴唧的,叔,说起碾子房了,那墙上为啥挂着把大刀啊?我瞅着那红布条都得有年头了吧?”
张卫东借着酒劲儿问了一句,脸上带着好奇和疑惑。
“就是,当初我还问我爹了,他说小孩子家家的懂个屁,还不让我惦记。”彪子也在一旁附和道,眼睛里也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张卫东清楚地记着,整个大队就只有一处碾子房,逢年过节磨豆腐的人都得排队到半夜。
大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小孩不许去碾子房,尤其是天黑以后,再一个就是别惦记里面东墙上面挂着的刀。
这事儿一直让他心里充满了好奇,就像一个未解的谜团,在他心里久久萦绕。
生在农村,尤其是住在深山老林里头,自然而然地,稀奇古怪的事情就如同山林间的草木一般繁多。
屯铺里,人们居住的都是正房,周边还有放置杂物的偏房、下房,存放玉米的苞米楼子,以及生产队养牛马的牲口棚子。
老话说得好,“
东不接耳、西不接煞,左青龙,右白虎,又安静,又热乎。
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青龙盖白虎,代代有文武;
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丁字口剪子骨。前头冲,后头槽,不打官司就坐牢。前包后洼,不孤就寡。
人们住的房子、睡觉的炕,那可都是有大学问的,断不能胡来,这里面的说道着实不少。
在这个时期的生产队,哪个屯铺都有碾子房。
老人曾言,八字不够硬的人不能住在里面,若是非要头铁搬进去,那必定得出事,而且是出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