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一派的官员见此情形,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一位中书舍人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此事尚存在诸多疑点。
蜀王殿下虽聪慧,但毕竟年少,难保不会被人利用。
再者,仅凭一份供词,实难定长孙顺德之罪。
若轻易彻查,恐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长孙无忌是中书令,那么中书舍人作为自己小弟,自然得站出来说话才是。
这话也是暗讽萧瑀一派利用蜀王殿下。
以及就是不认供词。
另一位官员接着说道:
“陛下,长孙顺德乃开国功臣,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仅凭一些无端猜测便要彻查,岂不是让功臣寒心?
且那宫女盗窃之事,或许另有隐情。
不可仅凭蜀王殿下一面之词便盖棺定论。”
朝堂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如果是在地方衙门,随便一份供词就能让定你罪。
但是对于这次在朝的大臣很难,因为要他们身份实在是不小。
如果光靠一份供词就这么定罪了,那岂不是太儿戏了?
起码得拿出赃物,或者更多人的供词才行。
所以说,当初萧瑀被革职觉得冤,就凭一封信就把我这个中书令革职了。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心中对这些官员的反应颇为满意。
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
长孙顺德一向忠心耿耿,断不会做出此等监守自盗之事。
且如今证据不足,若贸然彻查,恐会引发更多争议,影响朝廷稳定。”
萧瑀鄙视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你现在倒是大义凛然了。
当初怎么就不这么说?真是刀不架在脖子上你不叫。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嘴上不能说出来。
如果萧瑀说出来,就会被人抓住把柄,说他是挟私报复,假公济私。
这样今天就完全输了。
萧瑀看你长孙无忌都出来了,那我也得站出来了。
立刻站出来反驳道: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长孙顺德往日之功便忽视今日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