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总管府之佐,朕会给你一一配齐,卿若有所属,也可对应提出,无不可!”
……
听了皇帝的安排,冯盎既振奋有感动。
皇帝,这是把大隋最后的机动兵力,全给了自己。
如今之时,能将如此权柄给与自己,那该是何等的信任和看重。
“皇上如此信重微臣,臣惶恐涕零,铭感五内。“
”臣定当仔细行事,不负重托,为陛下尽早平灭萧贼!”
说完,就跪在地上,行了三扣九拜的大礼。
”好了,如今是多事之秋,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你带兵前去,自是要万事谨慎小心。但凡遇到难解之事,可直接与卫王相询,皆从他便宜行事!”
“毕竟,这萧铣为祸之处,大部乃属雍州总管府凉州刺史部旧地。”
“粮秣、兵源、甲帐等,皆需他的支持,打剿匪之仗,他的经验方法会更有效果!”
皇帝的这意思,就是其实在告诉冯盎,不要嫌弃卫王年轻,但人家有权直接过往他这西南剿匪大营的事情。
根本上来说,既是他冯盎的后勤大队长,又是他冯盎的参谋长。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这杨子灿,显然是个带长,还是个实权亲王!
“本来,这剿灭萧贼之事,该当是他份内之事!”
“然河西、陇右诸郡贼寇之患刚刚平息,尚需他花出精力细细耕耘。而并州、河东一带,眼看就要有大风波!”
“所以,子布上书奏请,鼎力推荐卿担当西南剿匪重任。“
”朕左思右想,很觉恰当!”
冯盎这才知道,自己这西南剿匪行军大总管的帽子,是受了卫王的推荐。
心中,不免对年轻的杨子灿很是感激和尊重。
为何呢?
那是那句话,大隋的大将军是虚职,关键就是不直接领军。
而卫王杨子灿的骁果卫,是个极为特殊、例外的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领军的大将军,听着好听,但就是个平时吃闲饭的,还不如他现在身兼的汉阳太守一职的重要。
可是,汉阳太小了,汉阳太守也是在太平常了!
冯盎,做为冼夫人和冯宝的后代,自然也想做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一如先祖那般。
可是,做为少壮派大将军,皇帝虽然很是器重自己,可自从离开高句丽前线之后,就再也没有实在带过兵、大过仗!
一点也不像自己当年的好友来护儿、屈突通、樊子盖、薛世雄、裴仁基等人,至少一直有兵可带,有仗可打。
自己还年轻,刚过四十,算是年轻力壮正当时。
眼见杨义臣、王世充、程棱、杨子灿、来整等年轻一辈成长起来,在大隋内外的沙场上建功立业,他心急啊!
时不我待!
这下好,是卫王的着力推荐,让自己重回最爱的沙场!
感谢卫王慧眼识珠,大恩不言谢!
感谢皇帝信重厚爱,大任不轻负!
……
谈完国事安排,广皇帝强忍着疲惫,有说起了儿孙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