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烽燧?
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
到了阿布前世历史上的唐朝,这个叫法便完全反了过来。
中原文明为了抵抗草原文明的军事入侵,会在边境地带修筑许多可以烽烟示警的碉堡性建筑,是为烽燧。
它们,是传递边境军情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烽燧,有的修建在长城之上,有的则是独立成堡。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赵、秦等诸侯国,即已开始修筑长城,竖立烽燧。
等到秦始皇嬴政手里,他更是将原燕、赵、秦北边关口塞防串联一起,延袤万余里,屏障中原。
汉武帝时期,为了经营河西,筑城障列亭,护卫丝绸交通。
而后历代至隋,筑垒修葺之事,辛勤不辍!
就是这几年,居延泽地区的塞防有些废驰了。
张掖通守鱼俱罗上任后,似乎也并不曾将此作为防御重点。
他现在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打击和剿灭逐渐兴起的胡人马匪。
奇诡的是,以往闹得很欢的突厥人,倒是安静得出奇。
他们这段时间里,不曾派出一兵一卒越过居延泽,袭扰大隋边境郡县。
这也让许多人,特别是像李渊、李二、刘文静、李秀宁等有想法的人,很是惊奇!
突厥人,改性了?
这一次,几人联袂进入东突厥腹地,就是想看一看,没了都拔汗的东突厥,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同时,最重要的是寻求支援,买马和借兵!
瓮金置,应该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独立烽燧堡。
南指居延泽,北入草原内部。
这地方,应该在西汉时期,还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地盘,不过现在早就被废置,成为突厥牧人和过往商旅歇息的临时营地。
瓮金置烽燧的堡门,朝东。
李二、刘文静,徐娘子搀扶着李秀宁,一行四人沿着东南角夯土斜坡,走进早就没了门的堡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道内,有明显烟熏火燎的痕迹,但好像被人仔细清理过,所以甚是干净。
走进堡内,他们看见了一帮奇装异服的人。
他们,正在分散在堡内各处,手里拿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工具,或挖、或刨、或铲、或掏、或扫……
忙碌得很,甚至顾不上看一眼从堡洞里钻进来的四人。
看这些人忙得认真,无聊的四人便只好静悄悄地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些怪人。
他们的容貌,各不相同!
有的,明显是西域胡人,红头发,蓝眼睛,鹰钩鼻子,个子高大纤细。
有的,明显是突厥人,头发粗黑凌乱,扎着两根小辫分垂两鬓,胡子拉碴。
有的,明显是汉人,眉目清秀,头发结髻,很是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