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官员匹配数目,都是文皇帝在以尽可能节俭的原则下制定的。
可是隋朝的富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员是什么?
和战马一样,他们也是帝国控制力最重要的触角和延伸!
目前大隋乱民四起、救灾不力,就难道没有地方官吏不足的原因?
!!!
大隋全盛时期,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按照这个基本数字来算,大隋地方官的匹配数平均是多少?
历史全盛的高峰期,每郡约52个人,每县约8个人。
而现今,每郡约33个人,每县约5个人。
够不?
也许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够的的!
特别是这几年,大隋中东部地区连连洪灾、水灾,西部地区连连旱灾、震灾的情况下!
救灾,赈灾,安置难民,发放粮食农具,也需要人来干!
所以,大隋的地方治政,有时候很奇葩!
社会安稳的时候,这治理水平还过得去。
因为评价官员的好坏,就是他们墓志铭上所谓的“朴实正直,全然大化”!
可是呢,灾情来了、匪患来了,咋办呢?
或者死守府库、坐等诏令!
或者坑杀灭绝,视如仇雠!
呜呼,大臣如王仁恭、樊子盖、卫玄等等,都这么干过。
反倒是如张须陀、来护儿、杨义臣等,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反而为美!
但地方上的公务员,毕竟如张须陀、来护儿、杨义臣、杨子灿者,少矣!
但是反过来问,有几个官员因赈灾而违制放粮、因剿抚并举放走部分匪民,而被皇家处理降罪的?
搜搜纵隋一朝的历史记录,有没有?
奖励,还来不及呢!
只能说,地方公务员的数量和应变能力,都有待提高。
同样,国家应对灾害的相应制度,也亟待完善。
再就是,急需加强地方公务员的队伍规模!
大隋在那么多的府库粮仓里,存着那么多的粮食布帛,干啥呢?
生崽儿,还是留给后来人?
与其留着给李渊他们家白花二三十年,为什么就不能在此时多供养一些有用的牧民官?
阿布一点儿都不明白,这个问题是广皇帝没整明白,还是有某种势力不让他明白!
大隋,一直不差钱!
但是,为什么就死守着粮仓,就像个守财奴一样,捂得紧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