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科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
但对于地球形状研究最全面、最深刻的古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观察并宣布,地球是个球体。
因为他认为,只有在球面上观察天空中不断变化的星空,才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古希腊人,根据太阳总是出现在南面天空的事实,认为南半球也应该有一片大陆。
天文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大胆假说。
地球要保持相对平衡,南北两端必须各有一块陆地,而且可能是南重北轻,否则,这个球状体的世界就会翻来倒去。
后来,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希帕库根据对称原理提出,如果南半球没有一块陆地,地球就无法保持平衡。
他把这块想象中的陆地,称为“南方的大陆”。
公元1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庞蓬尼麦拉,不仅赞成关于南大陆存在的设想,还指出南大陆的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因严寒而无人居住。
公元2世纪,埃及的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绘制出一幅极富想象力的图。
他在人们熟知的洲区南方,加画了一块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未知的南方大陆”。
他认为南方大陆非常大,几乎填满了南半球。这个地图与现代理解的地图基本一致。
所以,托勒密,有“现代地图学祖师”之称。
……
然而,尽管如此,南极和南极洲,始终存在在人类的想象和假说之中。
在大隋这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人类的脚印,登上这片神秘的大陆。
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必须依赖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阿布的远洋舰队,正在为此刻苦努力!
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将全世界天文学者们的假说、研究,从世界各地搜集过来,为下一步探索地球的另一端而积蓄力量。
在粟末地天下第一藏书馆里,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希帕库、庞蓬尼麦拉、托勒密们,已及各类文明对于地球的研究,都已经静静地躺在那里。
这些已经被翻译成汉文的资料,早就被粟末地新成立的天文地理科学院学者们,反复整理、钻研、测绘、证明……
终于,我们将目光再次准大隋时代的美洲大陆!
美洲,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一片全新的大陆。
他们早在一万八千年前,他们已经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通过大致两条路线,就到达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大陆。
一条,为北。
这,也分为两路。
一路,是阿布后世的冰封白令海峡大陆桥。
二路,是阿留申群岛的大陆架海岛链。
前者,远古人类在漆黑的极夜中,打着火把,追逐着野兽,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不到半天功夫就过去了。
后者,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荡着独木舟,一个小岛、一个小岛的不断跳跃前进,终于达到美洲大陆的土地。
另一条,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