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北线吃紧。
云州郡、马邑郡、五原郡、楼烦郡、马邑郡、雁门郡、雕阴郡一线持续吃紧!
现在,能叫得出的一方将领大佬,也就是马邑郡的郡守王仁恭,以及刚刚赶到太原赴任的唐国公李渊。
而李渊,也是个半路出家的武官,他大半辈子都是以文臣身份出现在大隋官场。
而其他郡的郡守,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文臣老吏。
但在这些郡的郡丞中、都尉中,倒是有几个能人。
如太原郡的王威、雁门郡的陈孝意、马邑郡的李靖、刘武周等人。
如果兵力足够,这些人一起,倒是可以与都拔的大军周旋一二,为朝廷调兵遣将赢得时间。
阿布在白鹭寺这边的工作任务,就是密切监视突厥大军的部署和动向。
当然,同时监视前线各郡军政两道人员有无异常举动,也是份内之事。
随着朝廷从内地调集的大军到位,突厥和大隋对峙的局面基本成形。
突厥人已经少了先前蠢蠢欲动的挑衅之举。
但是,却一直没有退兵,大有常驻边境的架势。
李渊到达太原后,开始显示出他精于内政的本事。
他利用自己名号响、人头熟、擅于团结人笼络人的特点,很快就将原先比较松散、各自为政的太原、河东各郡捏合在一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备战、沟通、抚民运动。
作为抚慰大使,他先派出使者,与都拔积极沟通。
同时,为了创造稳定的抗敌环境,他敦促各郡联合剿匪,安抚民众。
各地郡兵,被李渊组建成三大军事联军,采取抓大放小、先难后易的策略,对各处乱匪进行了联合剿杀。
内候官的秘谍四处出动,为剿抚大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支持。
太原、河东境内的匪情,顿时为之一变,迅速变的稳定安静不少!
李渊、王仁恭、杨子灿等人,联名上奏,请求开仓赈济,舒缓民情。
突厥和大隋边境局势,既未变好,也没有持续恶化。
僵持,对峙!
未几天,诏下。
准!
阿布将训练骁果新军的担子,交给了沈光和王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自己,则带着卫队和白鹭寺的手下们,穿行于马邑郡、雁门郡、楼烦郡、云州郡、太原郡一带的边防线。
最远的,就是直接到达了帝国最北的边郡,五原郡和云州郡。
云州郡,就是后来的定襄郡,有一个阿布前世非常熟悉的地方,丰州。
丰州,在阿布的前世,叫呼和浩特。
虽然已经距离突厥人的兵锋近在咫尺,但胆儿肥的阿布,竟然面不改色、大摇大摆地在丰州城内外四处游逛。
可是山河变幻,哪有一点记忆中的样子?
倒是远远的阴山和近处的大斤山,让他有点前世依稀的印象。
唏嘘不已,阿布仰天叹息!
这让随行的侍卫和人员,不由紧张万分,也大感不解。
转眼之间,五个多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