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行军沿途,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每当大隋东去奇军拔营不久,营地上就会悄悄出现一批服饰各样、不辨来历,但行止麻利的“秃鹫”部队。
之所以叫“秃鹫”部队,因为他们不打仗,专事在废弃营垒和战场上,捡拾大军遗弃的各种各样的物资。
比如现在。
他们熟练地找到那些大军扎帐的地方,然后只是看看土色,然后就取下背上的那种像铲、像锄、像锯、像斧却又八不像的工具,鼓捣一番变成锄头后开始刨挖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越来越大的土坑底下,露出了黄橙橙的豆子、白花花的大米、炒熟的麦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资。
他们面无表情,很少说话。
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粮食、辎重一点不剩地收集起来,然后装入随身带来的麻袋、羊皮口袋、藤筐、背囊之中,封好口,再装上等在大道正中的特制马车上。
然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野秋林之间。
这样的一幕,一直持续发生在大隋军队拔营离开之后的营垒之上。
秃鹫,只吃腐尸,有大自然的“清道夫”之美誉。
秃鹫部队,就是专门打扫战场遗留的特殊部队。
人,物,但不包括死尸。
显然,为了躲避大隋“遗弃粮秣辎重者死罪”的律令,许多军兵在深夜的幕帐之中,开始偷偷减负。
他们将自认为不重要的粮食等物资,深埋在帐中土坑之中!
伴随着行军的路程越来越远,行军一千余里的蛙跳战术风险,开始爆发。
大隋奇军的最大麻烦,出现了。
给养!
阿布读到此处,不由大为叹息。
熟读古今中外战史的他,知道像广皇帝这样,以三十万之众,在没有任何高效的运载手段保证后勤的条件下,行千里,奔袭敌国王都,成功的几率实在是寥寥!
翻看战史,就能明白。
最早成功的,要数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他率五万骑,行两千余里,直捣王庭,封狼居胥,俘敌首无算。
第二次,是曹魏邓艾以三万军,行军近千里,出阴平道,抵江油,再捣成都,蜀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次,明朝朱棣率大军,从北平出发,行军两千多里,直捣南京,夺权成功。
但是,上面这些古代的准蛙跳战术,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在对方无备无算、或者后勤无恙的情况下成功的!
霍去病是就粮于敌;邓艾是攻其不备;朱棣是内外勾结!
如果说这种战术属于蛙跳战术,这也是世界古代最原始蛙跳战法。
应该准确地说,它们是兵行险着,避实就虚,直捣黄龙!
后世真正的蛙跳战术,是在热武器大盛后的二战中兴起。
利用机载设备,将武装部队,像青蛙跳跃一样的方式,避开非关键节点,空降到核心目标战场达到斩首或占领目标的战略目的。
这种战术,阿迈瑞克国用得最多,也最熟练、
因为人家,有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好多的空运技术和设备。
现代意义的蛙跳战术,出现于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美日夺岛进攻中。
像D。迈克阿色指挥的太平洋诸岛争夺战,把倭军耍的团团队,让重兵防守的岛链成为废物。
还有,像梅李国针对安南国的战争中,使用六百余架直升机,先后在十个高地成功登陆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