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民间浮粮殆尽,何如?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义仓不义,国仓无旨!然后,民乱矣!民苦如是,痛惜!”
阿布的一席话,透彻,入理。
让觉醒法师和程知节两人,听得连连叹息,心中亦是佩服无比。
这番话,不仅说出了国仓无旨的来由,还说出了其危害和遗患,更表达的对老百姓遭遇的深深惋惜。
其实,阿布还没说一点。
即使到了前世历史的煌煌大唐,关于义仓和国仓的赈灾开放权,都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地方,无权便宜行事!
史书上,尽管李二郎每每提及大隋义仓、国仓的积弊,骂得非常欢,但他也是一丘之貉!
为什么?
皇权,家国天下一体的私心!
古代的粮秣,是天然的军资武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也。
就是李二郎再标榜贤明,但他处于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敢也不能对流民朋友大开粮门,那是作死啊!
乌鸦笑猪黑!呵呵!
所以说,看一个人,不能仅仅只看书面和嘴上怎么说,要看他的具体行动。
这也是为何阿布一穿越,就“大搞良田基本建设,深挖洞,广积粮,民存浮粮”了。
民有食,浮粮足,天下方安。
大中国的老百姓,肚子饱了,最好管理!
这也是为何前世总说,大中国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公民!
“那世子现在引流民入东北,既是解灾民之难,也是解了大隋的眼前之祸啊!”
觉醒大师不由得脱口说道。
“什么?”
“这移民实边之策,是杨公子一力所倡?”
程知节急问。
阿布契郎也不掩饰,颔首点头承认。
程知节大吃一惊。
想不到自己万里来边,其始作俑者,竟然是面前这个,看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帅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灾人祸,百姓何辜?”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吾之所为,怎可能全解民之倒悬?”
“引流民入边,只是稍微缓解部分灾民之苦罢了。”
“更何况,就如方才吾与觉醒大师所言,自有我壮大实力以备大变之局的私心!”
阿布坦荡直言,毫不掩饰。
“大丈夫,当如是!”
“杨校尉,真天下之福也!请受我一拜!”
程知节腾的一下,由坐变为跪立,双手合抱,天揖礼。
这个天揖礼做得扎实。
在礼节形式上,已经远远不是天揖礼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