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鲜卑山,就像一条锋利的刀,将铁勒大草原和室韦、靺鞨地分开。
土地的颜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铁勒草原这边,土色变浅发黄。
大概是北来的大风,经过几千万年的持续搬运,将漠北沙尘,缓慢累积在大鲜卑山西侧。
室韦、靺鞨地,则是几千万年沉积的腐殖土,气候湿润,相对温暖。
大鲜卑山,阻挡了东来的暖流和湿气,让铁勒草原变得干旱、贫瘠。
纵是如此,铁勒大草原上,河网密布,水资源异常丰富。
单是这河流形成的小气候,也能让草原上万木得以滋润,养活了万千的人、牛、羊……
尽管有三侍行者和阿史那辛明等势力的沟通和保障,但阿布契郎还是采取了更为稳妥隐秘的路线前行。
他们没有进入铁勒腹地。
而是沿着大鲜卑山的山脚线平缓地带,一直北行。
跟着额尔古纳河北向一段后,在靠近石勒喀河的地方,忽然向西。
越过石勒喀河,贴着小鲜卑山南麓,向西直奔一个被粟末地地图上标记为红塔山的地方。
红塔山,不是山,是一个河水大水湾岸边的台地,
旁边的这条河,也被阿布命名的红塔水。
近乎急行军的阿布商队,在红塔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这里,原本是荒凉的地方,现在已经生活着一批牧人,并且在红塔河畔修建了一座码头小镇。
这当然是搜影的手笔。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在突厥内部扎下了根。
这里属于突厥汗国的北部,也是铁勒大草原极北的地方。
气候和生活条件,可要比靠南的地方,要恶劣得多了。
这里,除了在夏季来零星放牧的人,几乎很少有突厥各部势力关注这里。
太大,太广袤了!
既然已经开始要经略铁勒大草原,灰影、搜影、重影,从去年就开始陆续布局了。
埋暗线,插钉子,收买线人,搜集信息,轮战扰动,建立商埠码头、安全屋……
三侍行者代表的神教系,霍翁家族,安世娜家族,是有力的臂助。
搜影和灰影,方便了许多。
通过秘密勘测,搜影最后将着力点选定在了北方。
那儿,是突厥人实力最薄弱的地方,北部河流区域。
河流少,稍显贫瘠。
红塔,红塔水,都得粟末地人自己命名。
因为,它们以前没名。
在红塔山建了个小基地,又在天神教、霍翁家族和安世娜家族的有意帮助下,招募了各地大量牧民。
一个崭新的小镇,不到一年就出现了。
当农田出现的时候,这些人大概率就会在此落地生根。
现在,也已经形成一个三百多人的坞堡式小镇。
这一年多,粟末人在这里建立了船坞,利用这里丰富的树木资源,开始建造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