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且隋 > 第115章 黄金岁月(第2页)

第115章 黄金岁月(第2页)

不要小看鼻环这玩意儿,就像马镫、马蹄铁、青储、针、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等这些小东西,虽然老祖宗老早发明了,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能发扬光大、造福万民。

阿布做的,就是已经发明的,努力推广。没有发明的,就给它提前问世。

麦场的造作,有个专有名词,叫铺场。

先在中心位置拆散堆一个竖立的场芯,然后沿着场芯沿着顺时针,一圈圈把拆散的麦子头朝上摆放,只露出上一圈的麦穗头。

等一个足够牛拉碌碡碾的麦场铺好,就需要一个碾场把式一圈一圈地吆喝着牛,拉动碌碡碾压起来。

碾场需要在毒日头下面才好,这样麦粒儿才容易脱掉。

当初耕地的把式,变成了碾场的把式。

他们戴着草编的凉帽,一手扬鞭,一边拽着一根长长的缰绳,兜着圈子吆喝着勤快的牛。

火热的日头,黝黑的脸庞,滚动的汗珠,格楞格楞的麦场……

起场,就是将麦粒儿脱干净后的麦秆,用木插挑起来摞成大草垛。已经被碾的绵软的麦秆变成了麦草,这可是牲口们越冬用的上好干饲料。

紧接着,碾下来的麦粒儿连同麦衣,被贾农、申徒石、阿布联合发明的人力推锨,推成一长溜。

人力推掀,就是一块大长木板,上面安装一个扶把,在长木板上打上眼穿上绳。然后前面人拉牛扯,后面的人只要扶好把手指挥好方向就行。

简易版的推土机,动力在前,方向盘在后。

接下来的活,就是扬场了。

男人们,用木锹铲起麦子,顶着风扬起。女人们,端着簸箕,一簸箕一簸箕的顺着风轻轻抖动落下。

成熟饱满的麦粒儿重些,会落在原地。而瘪麦子和麦衣轻些,则被风吹远。

每一个干净的麦堆旁,就会有两个拿着老扫帚的把式,有节奏的将麦堆上较重的麦穗和麦秸轻轻抚扫下去……

一个个青黄灿灿的麦堆,越来越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粟末地的人们,嘴巴也张得越来越大,笑容也越来越多。

阿布在麦场上,几乎是最忙的人。

一会儿,指导如何将卖场铺得不薄不厚,让牛能拉得动碾得干净效率高。

一会儿,又要和贾农商量麦草安全储存的事。

一会儿,看着扬场的样子,又叫过申徒石和贾农,看能不能做出早在汉代大中国就已经发明的扇车。

一会儿,……

扇车,可是现代化农业机械普及以前,在大中国农村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农具。

这玩意,欧洲直到1400多年后才能出现。

唉,好东西,需要推广,也需要举一反三,升级创造啊!

很快,就遇到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

粮食太多了。

原先,根据贾农的推算,两千亩麦田,按照中原麦子的丰产状况,就能收六千石。

那是按照一亩三石的产量算的。

可是,根据现在在卖场里按斗装麻袋的情况看,这产量明显超出众人的预料。

阿布的前世,东北的小麦亩产并不是全国最高的,最高的能达到一千六百斤以上。

但是,那也能达到平均亩产八百到一千两百斤之间。换算成这一世的产量,也就是每亩六石到十石。

这一世,虽然没有特高产麦种和农药化肥的保驾护航,但是阿布挑选的麦种,也在当时能找到的麦种当中是最好的。

跨时代的浸种技术,保证了出苗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