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在正旦、冬至等日子举行。百官上表称贺,不讨论政事。
朔望朝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举行,属于礼节性的朝会,也不讨论政事。
常朝每天都要举行,是皇帝和臣子们日常讨论国家大事的朝会。
今天,便是不讨论政务的朔望朝。
这种礼节性的朝会,崇祯准备偶尔举办几次,让文武大臣有和自己面对面交流(感化)的机会。
此时,他正神清气爽的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
皇太子朱慈烺整夜都在思索火药和王承恩的事情,此时昏昏入睡,狠狠掐了自己一下,以保持清醒。
朝臣按部就班的恭贺完,崇祯立刻准备散朝,这时,给事中刘平治出列,大声道:
“臣有本奏!”
“前首辅魏藻德、现任安民厂掌厂太监吴瑞林,皆不明不白地死于东厂大牢,此二人都涉嫌通贼卖国,在未公开审理的情况下身死,实在蹊跷。
臣弹劾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草菅人命,倒卖火药,通敌卖国!”
刘平治的话音在整个大殿里回荡。
知情的大臣抬头看着崇祯的反应,不知情的大臣看着某些人的表情,猜了个大概,也抬头看向龙椅。
崇祯一脸平和,心里却很是愤怒,朗声回应:
“可有真凭实据?”
刘平治一愣,回道:
“陛下,言官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风闻奏事,提纲而已!”
所谓风闻奏事,意思是言官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
这是宋仁宗发明的制度,为的是让言官当好皇帝的眼睛和耳朵,是皇权压制臣权的方式,以此牵制百官。
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逐渐从震慑贪官污吏,转变为朝廷党争的武器。
和后世某个时期的“一封匿名信、恶心你半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崇祯微微颔首,大声说道:
“着,大理寺、刑部和锦衣卫,稽查!”
殿中。
很多大臣都愣了。
“陛下……不应该问东问西,然后发一顿脾气,最后勒令严查么?”
“竟不发火?这还是我认识的陛下吗?”
群臣中,三个正准备出列攻讦王承恩的给事中,脚都抬起来了,听了崇祯的话,又放了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颇有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唉吆喂……陛下换打法了,噎死我了!”
“我背了大半夜的稿子,没机会说了么?”
“哎……只能往内阁递奏疏了。”
这时。
给事中钱严收到一个眼神,出列高声道:
“臣弹劾安民厂上下沆瀣一气,倒卖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