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反对转基因技术,就是支持美国的转基因粮食,让中国粮食受制于人。
要想打破美国的垄断,摆脱美国的控制,中国就必须发展和推广自己的转基因技术。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有关转基因技术的争议始终热度不减。然而,部分人秉持着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一味地反对转基因技术,殊不知,这种行为在客观上可能正助力美国的转基因粮食战略,将中国粮食安全置于潜在风险之中。
美国在转基因领域起步早、投入大,其背后的转基因公司,如孟山都(现被拜耳收购),长期在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凭借转基因技术优势,大量生产转基因粮食,并向全球倾销,其中包括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产量高、出油多、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也使得中国从曾经的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如今90%的大豆需求依赖进口的局面。
从经济角度看,反对转基因技术,阻碍国内转基因技术发展,会使中国在粮食进口上对美国等转基因技术强国的依赖程度难以降低。美国的相关利益集团借此不仅获取巨额利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粮食价格走势。一旦国际形势有变,美国利用粮食作为“武器”,限制转基因粮食出口,中国粮食供应将受到冲击,粮食价格可能大幅波动,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一些反对者质疑为何美国不对中国转基因产品制裁,还臆测美国转基因产品是为了毒害中国。
事实上,美国转基因产品对中国倾销,是为了占领市场、获取经济利益。制裁意味着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不符合美国商业利益诉求。与此同时,美国转基因公司通过扶持国内水军,在网络上散布不实言论,蛊惑大众,反对转基因,污蔑中国致力于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企图阻碍中国自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维持其在转基因领域的垄断地位。
为了打破美国在转基因技术和粮食贸易上的垄断,中国自2005年就高瞻远瞩,将独立自主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列为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经过几十年来数以十万计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已取得显着成就,专利方面与美国平分秋色,超越欧盟和日本。在种业振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转基因产业发展进程持续加速,如今已有众多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拟通过国审。
从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技术本质上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伸与发展。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只能在相同生物物种内进行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转移基因,且能精准地将一个结构明确、功能清楚的基因取出,让其在另一个作物体内发挥作用,实现品种改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的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科学评估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众多权威机构都曾发表声明,认可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用约7%的世界耕地,养活超过20%的世界人口,粮食安全压力巨大。当前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在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水平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而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不仅大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还保障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使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农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反对转基因技术,不仅无法阻挡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浪潮,还会使中国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上陷入被动。我们应提高自身判断能力,尊重科学,支持国家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政策,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而不是被不实言论误导,给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添乱。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