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做的好,你有宝贵的东西,你有精华,西医就不会排斥你。它身上可以预留无数个插孔,无论你是古西医,还是中医还是阿拉伯医学,或者是古印度医学,还是尼日尼亚医学,都看成是插卡,往里面一插,直接下载了。
它是个兼容系统,绝对不会排斥你中医的。所以说有人说这个西医打压中医,那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所谓的“打压”,那也是商业上的行为,属于资本的博弈,和现代医学本身没有关系。商业行为是商业行为,科学是科学。请记住,科学绝对不会打压中医,因为科学它就是一个兼容系统,它需要所有的经验知识,包括中医。
而中医想要强大,就得让自身成为一个兼容系统。就像某些人说,我特爱【纯中医】。但是一位开明的中医专业的朋友就说了:
“我认为中医药要发展,一定不能固步自封。所谓的纯中医,就是只看两千多年前的医书,不思进取。”
就像已经有了现代化检查仪器,非要不给用,必须用搭脉,这就是不兼容。
就像一部手机,你哪怕再性能先进,可是如果你不兼容更多的软件,消费者就不会用你。现在不管是国产手机还是进口手机,都是兼容各种软件程序的,可以直接下载。如果你不能兼容,哪怕你一开始的性能世界第一,能维持多少年呢?
这个现代医学,它浑身都是插口和插件。他可能觉得我现在身上插的一个插件需要淘汰了,就把它一把拔出来,扔到一边。然后换上另外一个更好的插件。它觉得这样挺好的,只要勤更换插件,迟早有一天它可以进化为变形金刚。
就算它现在是落后的,但是它可以把中医也作为一种插件使用起来。
给中医的三个建议
所以,我对中医的第一个建议是:让中医成为一个兼容系统。
只有成为兼容系统,中医才能强大。比如,据我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洪林研究员曾经有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结论是与古中医中的某个理论有冲突的。为了不起冲突,中医界是拒绝承认张洪林研究员的研究成果的。这是我所了解到的。
我给中医的第二个建议是:内部整顿。
中医和现代医学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当然也存在竞争关系。
我们假设中医与现代医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么需要干什么?——攘外必先安内。
对抗外面的,先要稳定内部。
问题在于,中医内部是纷乱的。
第一种,是民间野路子为了利益攻击、贬低正规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
第二种,是中医界各种流派、理论太多,有些互相排斥、冲突、不兼容。
第三种,是没有一种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的权威教材。比如,几天前有一些中医爱好者询问我,请我提供一些可供学习正确中医知识的教材。我比较慎重,考察了民间各路野路子教程,发现多不靠谱,毒副作用极大。又询问了中医院、争议科学院的老专家,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一位中医院退休老中医李冬松老先生告诉我:
中医需要各有所悟。中医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后来补充说,相对而言,那就是现在中医院校的教材。
另外一位中医药大学的余万春教授对我表示,中医院校的教材肯定比民间的要靠谱许多。
而之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张洪林研究员也对我说:医者意也。就是说,中医界其实根本没有标准理论,都是各表。随心所欲的操作,导致有的剂量大,有的剂量小。就像李可用大剂量的150克附子,有的中医界人士按照李可的书案说这不错,有的中医专家则说万万不可,他说:
“……李可、云南的吴佩衡等都是用附子的大家,但他们用的附子并不是生附子,而是经过特殊蒸晒的附子,是经过加工的,所以我认为离于药性(是否经过加工炮制)谈剂量或离开剂量谈药性都是乱扯!”
总之,中医内部需要整顿,需要由最高层级专业权威出面,组织一个最高层面的鉴定委员会,把各种流派体系都彻底梳理一遍,肯定是功在千秋。至于教材,国家应该把中医药大学的教材在重新审核修订之后尽可能公之于众,方便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这样不但集体提高中医爱好者的理论水平,也能不给那些不靠谱野路子者误导人的生存土壤。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一位中医爱好者也对我表示:
要是能出本书,以医案注释医案,一定程度的证明可重复性、安全性,持续的互相应证,得到中医药管理局的权威认证,更改教科书,修改药典。
我对中医的第三个建议是:尝试标准化。
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标准化,中医则更加讲究辩证施治。辩证施治的本质其实就是经验主义,不断的试错。有的中医朋友认为,中医不太可能实现标准化,因为体系不一样。我也认为当前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比如,针灸是有效的,但是银针插入不同人体其实都可能造成不同的生理效果。人有胖和瘦,皮肤、脂肪厚度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穴位位置、迷走神经位置都略有偏离,忍耐力、体质敏感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可能差几毫米甚至几微米,就导致不一样的效果。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原本不能量化的中医,未来也可以实现标准量化。
比如,给针灸的临床经验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可能是涉及模糊数学等,计算机扫描人体,自动判断应该扎多少深度。
比如,人的面色气色有各种不同,就像泛黄是一种,但也分为几个程度的泛黄。所以中医会不同对待。如果未来通通建立一个大数据库,精确到原子层面,有没有可能也把中医标准化?如果信息量很大用量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呢?
中医是经验医学,目前不能完全标准量化,是因为技术达不到,但以后则未必。比如,现在有很多流派互相都有冲突,而在现实世界中一一验证,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如果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大量的模拟实验推演呢?就是利用虚拟世技术,对虚拟人进行模拟实验,不会死人,不会伤人,可以重复无数次。人类其实也是量子比特构成,完全可以完整的模拟重构出来。十年前已经完成了线虫大脑的数字化,未来只要运算能力足够,完全可以把一个整体的人类数字化。这个数字化的人类,可以具有现实世界人体躯干的一模一样的思维和生理反应,不会有任何偏差。利用高科技对中医各种方子进行验证,是不是可以呢?
只要计算机运算能力足够强大,未来的中医未必不能实现标准化。
总之,绝对值得尝试。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成功了,就是造福千秋的伟业。
(写于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