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团团娃拍手叫好。
锦绣捡了两条五六斤的大鱼,将大鱼在清水中洗一遍,确定鱼嘴、鱼眼、鱼鳃里没有污泥,搁在院子里的石头上,用大刀背对着鱼上下一拍,鱼儿嘴里嘟嘟冒了两个泡,鱼嘴便没了呼吸的动作。锦绣才动手剐鳞片,鱼鳞有些腥,逆着鱼鳞长的方向剐的很快,没一会鱼的一面就剐的干干净净。
田锦绣将刀片在水中清洗干净,继续剐另一侧,动作很快,没一会两条鱼都剐的干干净净。
然后刀片沿着鱼肚子割开,两侧都搁开,将肚腹中的东西扒出来,田锦绣嫌费事,只将鱼肠留下,其他的东西全部扔掉。然后将杀好的鱼侵泡在水中,没一会那白净的水就变的血通通一片。
将血水倒掉,继续用白水侵泡。
这期间,田锦绣回灶房内,切了姜片,桂皮、八角、五香粉、花椒用快稀碎的布包起来,又在菜地里割了颗小葱头,葱头等出锅的时候再扔锅。
所谓的清淡鱼汤,就不能放太多的调料,等锅里的水快煮沸,便将杀好的鱼下锅,炉子下的火烧的大大的。没一会掀开锅,就看见锅里的清水变的白澄澄的一片,水煮的沸腾,白腾腾的翻滚着。
田锦绣趴在锅边赞叹道:“这鱼汤真好吃!肯定特别的香!”果然现代的不论说什么自家养的都不能跟古代的相比,田锦绣只觉得这是自己重活一世,吃的最好的鱼汤了。
切了白萝卜快扔进锅内继续煮着,而田锦绣又在菜地里摘了一把小白菜,家里没有山药、土豆等,田锦绣就下红薯窑里扒了两块红薯,将红薯洗干净,红花心红薯甜丝丝的,约莫着萝卜还没煮好,立刻将红薯扔进锅里,分量不能太多,要不然鱼汤就失去了味道儿!
等锅里的水再沸腾两次,田锦绣立马将鱼汤锅端了下来,葱头在起锅的时候扔进去。掀开锅盖子就闻见香喷喷的。
团团娃早耐不住性子,已经跑到杨家的院子里,揪着田锦绣的裤腿可怜巴巴儿的说:“二婶婶,就算我不是你们杨家的人,你也给我吃一口好不好!”
这话,让田锦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氏在一边解释刚才朵朵说的话,田锦绣听完哈哈大笑,这两个孩子呀!
不出意外,家里人都喜欢吃这鱼汤,杨德海夹了一块红薯叹气道:“我们往年只晓得这红薯烧着好吃,万万没想到竟然还能炖肉吃!而且味道还这么的好吃。”
那红薯块头大,红心红薯又特别的甜,夹杂着鱼汤的清香味儿,只觉得好吃的不得了。
团团娃捧着碗吃了一口又一口,田锦绣早将煮好的鱼汤送到顾家的院子里,毕竟是两家人,总不能时常的凑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吧!
顾南生也很喜欢,这样的鱼汤味道很清淡,但是却又很好吃,一点儿也不油腻,特别是那红薯,真不晓得红薯还能这样吃。捧着碗不禁想到田锦绣,这女子心里稀奇古怪的事情还真多。
嘴角则挂着浅浅的笑容,似是满足。
桂枝端着碗,趴在院前上喊团团娃:“团团,又没出息了啊!赶紧回咱家来吃!”
团团娃嘿嘿一笑,嘟囔着嘴:“娘亲,我是小孩子,在哪儿吃不都一样么!不丑的!”
朵朵也在屋里吃着饭,也仰头喊道:“大嫂子,团团在我们家吃的开,您就放心吧!”
顾杨两家的两个孩子太懂事,又太聪明,说出这样的话,根本就不想四岁孩子能想到的。田锦绣给团团娃夹了快鱼肉,说道:“娘,我看咱们大杨村没学堂,而大梅庄的学堂也就三四个孩子,教书先生还是个快走不动的老太,我想着咱们家朵朵这么聪明,想送她去学堂识字!”
一听见田锦绣说要送自己上学,朵朵兴奋的拍手叫道:“娘,我也想去学堂,去了学堂我就会识字了,二嫂嫂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到时候我把那黄金的屋子搬到咱家来。”
抑扬顿挫的喊着,李氏放下手里的碗,一脸的难为情:“这是好事,可是去学堂一年束脩费就要不少呢!而且咱们这没学堂,朵朵去?去哪上学堂呢?”
田锦绣又将挑好刺的鱼肉塞进团团娃的嘴里,忙说道:“要去就去镇子上,而且咱们家不是有了马车么!到时候赶马车送朵朵去镇子上,晚上再接回来!”
杨德海吃了口米饭,心里揣摩着田锦绣的想法,很赞同,可去镇子上的学堂,而且还得驾着马车去,到了晚上还得接送回来,不禁有些迟疑。
“每天都得接回来,那可费事呢!”
“爹,那也得送朵朵去学堂识字。”田锦绣晓得孩子识文断字的重要性,况且自家朵朵太聪明,不能就这样毁了朵朵的前途,“原本我想着教朵朵识字,可是不晓得学堂上的课程,零散的教根本就没用。”
“可是……”李氏还觉得难为情些。
“要不,就让咱们家朵朵两天一去镇上学堂识字,等咱们赚了钱,搬家到镇子上,到时候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李氏一听哈哈大笑:“搬家到镇子上,这哪是说的这样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啊!我看着咱家朵朵也聪明,孩子还得认字比较好,不像我跟你爹做了睁眼瞎。”
“那就这样规定了!”田锦绣趁热打铁忙说道。
见公婆都点头,锦绣心里跟放下了快石头一样轻松。
扭头就看见团团娃将碗搁在桌子上,泪眼汪汪的看着田锦绣,锦绣还没问话,团团娃张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田锦绣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忙将团团娃揽在自己的怀里,安慰道:“乖团团,给二嫂子说说,谁欺负你了!”
团团趴在田锦绣的怀里,嘟囔着嘴:“朵朵姑姑说二婶婶不亲我,我还不信,可现在还真发现二婶婶就是不亲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