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由科研部所主导的动力装甲研究计划,则是考虑使用微型核聚变反应炉来代替氢电池,以实现“半永久”的性质。
通过数年的分析、试错与研究,让科研部成功研制出了冷聚变反应炉的雏形。
虽然体积依旧庞大,相当于白腿小隼舰载机引擎的12大小,但按照其他研究项目的进展速度来看,这已经算是非常迅速的了。
至于冷聚变,是一种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意味着拥有更加安全的属性和稳定性。
这也是为何科研部,会将冷聚变反应炉视作动力装甲的供能源头。
而且,科研部在积极开展冷聚变研究的同时,另一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即钛坦纳米titanano复合材料连体防护服。
零三宇宙毁灭战士的联合航天公司,让阿特拉斯在生物基因工程,以及纳米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也让夹在穿戴人员的皮肤与外层装甲之间的纳米连体服,能够从理论走向现实。
ars、aecs、odst,乃至调查部所配备的高端作战服,其实都有相当着不错的防弹性能,可以有效抵御762口径穿甲弹头的近距离冲击。
可是放在外太空和外星球的战斗强度上,这类作战服根本无法满足动力装甲的需求。
所以科研部在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纳米级工艺后,便着手研发与动力装甲相配套的最新式连体作战服。
快速读完冷聚变研究报告的隋阳,顺手点开了附属文件,开始阅览纳米服的研究进度。
根据科研部的描述,于六天前的1999年8月18日,通过d等人员的无意识克隆体,对第二套原型纳米服进行了首次穿戴实验。
实验结果以克隆体全身81的粉碎性骨折,并导致生理性死亡而告终。
经过调查,科研部确定是纳米服之下的活性流体金属层,令克隆体在受到电流刺激开始移动的时候,过度放大了每一步的运作幅度。
像寻常的手臂伸展运动,肘部关节在手臂伸直状态的角度约为0°。
但是在克隆体穿戴好原型纳米服,并做出伸展运动后,手臂与肘关节的角度却反向偏移了30°,直接扭断了肘关节和小臂的桡骨与尺骨。
因为活性流体金属层有着类似电子肌肉的作用,理论上是可以有效强化穿戴人员的极限力量、反应时间和运动能力。
然而克隆体的大脑不会给予任何反馈,即使是有意识,也没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
比如一个简单的走路,纳米服便迫使克隆体的全身达到了高强度、高频率的极限爆发,继而让克隆体的全身骨折、肌肉撕裂,还有内脏的移位
通俗来讲,就是纳米服将克隆体给“挤碎”了。
“”
看到这般结果,隋阳的面部表情没有流露出什么。
但内心的实际感受让他不由自主的将这一幕,与《光环中雷神锤动力装甲的测试场景联系起来。
寻常人类穿戴雷神锤的后果是立刻死亡和终身残废,唯有接受神经反应强化和骨骼强化的斯巴达战士,才能够将其完美驾驭。
其实在早些年,隋阳曾一同参与过动力甲计划的研发,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建议,所以预料到了会有这般的实验结果。
科研部也不例外,只是为了利用克隆体获取更多的数据而已。
接着,科研部又在两天前的在8月22日,向生物部“暂借”了一名已经被退役冷藏的再造战士,继续执行纳米服的穿戴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