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的那点钱,杨国华是毫不在乎的。
蓝海药业的关门大吉,给各国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当然来自本国的国民。本国的国民买不到口服液,自然把不满发泄到政府身上。
蓝海药业的不妥协,很显然让各国政府的脸上无光,一百多个国家对一家公司施压,最后竟然拿人家没有办法。这种事情,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生。
在朱老走后,姜主席也亲自到访,也陈老和许老等人也纷纷出马了。可没有一个能说服杨国华的。
中央有位大佬还在会议上想通过强硬手段对杨国华施压,可刚提出,就被其他的大佬否决。
现在的杨国华,已经不是当年任人割宰的小家伙了。而现在的杨家,也不是当年那个谁都能踩一脚的家族了。
杨家的产业遍布全国各行各业,这些年来,杨家没有任何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身子白得很。政府想要对付杨家,除非栽赃给杨家。否则很难找出理由对付杨家。
动杨家,也就是动摇国家的根本,在座的大佬都知道,惹怒那个小小家伙的话,双方很有可能会鱼死网破,这是大佬们不愿看到
况且杨家经营多年,与京城,地方的很多势力都有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势力会眼睁睁的看着杨家倒下吗?
这样的一股庞大,大佬们能不掂量三分?
能成为中央的巨头,哪一个不是久经风浪的。其实除了个别大佬之外,其他的大佬对杨国华此子也是非常赞赏的。
这些年,此子为了国家确实付出了不少,如果再不择手段对付此子的话,那岂不是让人寒了心。
方方面面的顾虑,除了那位与杨家有些间隙的大佬之外,其他大佬都不同意动杨国华。
既然无法让杨国华交出制造的方法,政府只能退而求之。希望能与杨国华进行合作。
杨国华没有拒绝政府的提议。
这么大个桃子,杨国华想一个人独吞是不行的。
不分国家一杯羹的话,国家绝不会答应蓝海药业的第五代口服液在国内销售。
双方谈判在钓鱼台宾馆举行。
杨国华把谈判任务交给蓝海药业的总裁邱昌文,由他全权代理与政府谈判。
政府希望的是,蓝海药业生产出来的第五代口服液,必须由政府统一支配。所获得的利润,国家必须占五成,这五成的利润,国家用来给补贴低收入群体。
对于政府的狮子大开口。蓝海药业显然是不会同意政府要求的条件。
双方争吵得很厉害,连续两天的谈判。最终才达成一致。
蓝海药业让出国内的支配权小而海外销售,蓝海公司在政府提出的要求下,适当的调整产品的输出量。
利润方面,国家占二成,蓝海药业占六成,剩下的两成利润用来建立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为低收入群体服务。
四成利润,是蓝海药业做出的最大让步。
而海外销售的利润,除了捐献一成的利润给基金会,剩下的九成利润全部归蓝海药业。
蓝海药业本来就是看重海外的利润,相比于国内,海外的利润是大头,毕竟价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海外销售一瓶的利润,是国内的数倍以上。
杨国华炼制的寿元丹,成本方面可以控制在最低”四万的药材,他就能炼制出数十炉丹药。
而杨国华每炼制一枚丹药,就能配制出一百瓶药液,这一百瓶药液带来的收入,是数百万美元以上。利润是成本数十倍以上。
不过由于杨国华比较懒散,他有时候一个月也不开一次炉,造成了口服液的供应非常紧张。
在华国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布那张药方之后,世界各国都试图用那张药方制造出药液,可惜没有一个能成功。
于是各国政府不得不向蓝海药业公司妥协,希望蓝海药业能恢复供应渠道。
双方在政府的牵线下,蓝海药业根据政府给出的单子,逐一向各国提供一定数量的口服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