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们也不是没想过,五国一起出面威逼。
但是在欧战结束后,除了美国外剩下的四个国家几乎都是元气大伤,在这种情况下五国根本就没有能力让中国低头。
至于动武?
只是为了一项条约,就再次挑起另一场大战,单是国内的舆论就足够让人三思的了。
“唉…”
这时意大利代表卡洛。山泽突然有些犹豫的道。
“不然的话,允许中国人保留那八艘主力舰?”
“这么做的话,这次的会议开与没开有什么两样?”
听到卡洛。山泽这么说,加藤友三郎断然回答道。
作为直面中国海军威胁的日本,加藤友三郎宁可同意中国关于将主力舰排水量上限提高的提议,也绝不可能赞同意大利人的想法。
而且很明显,英法美三国也是这么想的…
虽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五国一直都希望中国能够退让一步,但是顾维钧致死不让的姿态却让会议陷入了僵持阶段。
在顾维钧退出会议的要挟下,最后让步的还是六国。
当然,六国也不会给国社政府什么“额外保留八艘主力舰”的特权,而是将原本五国商定的三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提高到了四万一千吨。这样一来不但中国所拥有的八艘主力舰不但不需要拆除,其他五国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适时开工新舰。
在解决了排水量的问题后,六国也开始解决其他方面上的问题。
比如说各国主力舰的主炮口径不得高于16英寸(也就是406毫米),同时在役主力舰舰龄须满20年后各缔约国才可以建造替代舰。
除此之外会议也规定了除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两种主力舰外,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等舰种的吨位标准和主炮口径等。
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2
000吨的航空母舰。
各签约国不得建造、获取、或为本条约其它签约国建造超过10000吨的作战舰艇,主力舰和航空母舰除外。不以作战为特定用途、在和平时期也不为政府以作战为目的而控制、掌管的舰船,战时临时雇佣或进行军队运送和其它类似非战斗用途的舰船,不受此条约限制。
签约各国在此条约生效之后建造的战斗舰艇,除主力舰外不得装备口径超过8英寸(203毫米)的舰炮。
签约各国为本条约签约国以外的国家建造的舰船,其规格不得超过本条约对其同级别舰只所做之火力、吨位的限制规定,为非签约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能超过27000吨等。
等到上述的这些条约商讨结束后,时间已经进入了22年。
而后,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六国主力舰总吨位…”
很明显,在这个决定各国未来二十年海军地位的条约上,没有一个国家希望自己的国家得到一个比较差的位置。
然而现实是很残酷的,也是不为人的意志所更改的。
各国应得的地位是由自身的实力,而不是嘴皮子来决定,这也使得原本就是六国中最弱的意大利,和在欧战中损失最大的法国不得不处于最低的一个层次。
至于在协约国中实力最强的英国和美国,则属于最高的一个曾经。
比较让人难以安排的是中国和日本,尤其是中国,虽说在总体实力上中国依然不如英美许多,但是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和英美的差距已经不再像战前时那么大。
所以如果不能作出较合理的安排,中国代表团显然不会认同这次会议。这时在加上依然追求着更高吨位的法国和意大利,就使得整个会议显得比较混乱。
最后关于总吨位的问题,六国用了差不多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解决。
而得出的最后结果…
5:5:4:4:2:2
在主力舰的总吨位上,美、英两国的主力舰总吨位各不得超过52。5万吨和15艘主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