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应该补上一句: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至于老吕家的子孙后代好奇王莽是谁?
吕武有空能写一写故事。
没空?
成为未解之谜便罢了。
祁奚回了一礼,以为吕武没听到刚才的话,又给重复了一遍。
“新军佐早我等一日离开,当是已归封地。”吕武说道。
他们身处旷野之中。
更精确的来说,地点是在汾水中上游的偏东南位置,南边就是少水的上游。
这里没什么名字。
也就是说,压根就没有经过开发,距离西边的“随”地约有个一百八十里左右。
当然不是几个贵族外出踏青。
整支队伍有七万人出头,包括来自阴氏的两个“师”又两个“旅”,以及包括公族和其余贵族加起来的两个“师”。
算战斗建制的话,就是三万三千名战兵,含六百二十乘战车。
多出的接近四万人,是作为辅兵。
四个“师”又两个“旅”其实该是四百四十乘战车的。
关键是队伍中的贵族比较多。
现在这么个年头,贵族平时出门要讲排场,轮到出征更没可能步行或乘坐平常车架、骑马,导致队伍中的战车数量远远超过了建制所需。
当自己父亲戎右的祁午呆呆地看着侧面的部队。
那是来自阴氏的武装。
一辆车架,可以是马或牛来拉车,长长的车斗后面坐着十二名战士。
这些战士无一例外都身穿铁甲,手中的战戈高高地竖向天空。
太阳照射下来时,战士身上的铁甲反射着阳光,战戈的金属部分反射寒光。
每三辆车架一个并排,几乎延伸到大地的尽头。
当然,这个是祁午的视觉感官。
人一满万无边无际。
大地不是完全的平坦,高低起伏之下,祁午的视野有限,自然而然就形成阴氏部队延伸到大地尽头的效果。
要说祁午内心在想什么,是极度震惊阴氏怎么能那么富!
不但来的战士大半以上有一套奢华装备,还有代步车辆能用。
一辆车至少两匹马或两头牛。
阴氏出动了至少一千八百辆车架?
那就是三千六百的马或牛。
并且还没算上用来替换的备用畜力。
这些车架当然不是全部用来搭载人员,辎重什么的也会用到。
祁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心想:“车辆如此之众,携带匠人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