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右师(执政)华元在城墙之上正告楚军,讲的是宋国跟晋国世代友好,晋军已经在“鄢陵”战胜楚共王熊审亲率的楚军。
他警告楚国的两位公子,宋国随时能求援晋国。
另外,楚共王熊审中了两箭,还不知道会不会薨。
两位公子有这功夫杵在“商丘”干根本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事情,还不如赶紧回国。
公子喜与公子尚当然不是楚共王熊审的儿子,其实就是兄弟,还是堂兄弟。
他们是“公子”,依照现在的规则,还是“大位”继承人之一,只是排序有点靠后。
哪怕楚共王熊审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国祚也会交到长子芈姓、熊氏、名昭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身上。
比较关键的是,楚国跟中原诸侯国不一样。
楚国的“君”有实权,还是非常大的权力。
要是不知道楚共王熊审受伤也就罢了。
一旦知道楚共王熊审受伤又没有什么实际行动,甚至是干出一些遭忌讳的事情,极可能会因为新一任继任之君要上位,被当成障碍给“扫”了。
华元成功地将公子喜与公子尚给劝退了。
历经这么一件事,华元在宋国的威望猛涨,却也遭到了宋国新君子成更多的忌惮。
晋国对宋国发生了什么,有进行关注,只是关注力度很有限。
吕武会知道那么清楚,纯粹是华元进行了示好。
晋军在“鄢陵之战”获得胜利,不是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吗?
谁都不要为前提,粮食被吕武给讨到手。
他第一批运回了五万石。
现场还遗留二十万石左右的稻米。
后面陆陆续续有老吕家的队伍过去“鄢陵”,问题是到冬季来临前,再怎么也就多运个七八万石回到封地。
剩下的稻米怎么办?
吕武有一名家臣提交辞呈,那人叫虞显。
虞氏在周王室那边是履任公职,家族却是宋国的大族,实力方面多少过得去,就是不算顶尖。
现在虞显已经不是吕武的家臣,没反目成仇为前提,怎么都还有情份在。
这一点不止吕武和虞显看重,外人也不能无视掉。
华元多聪明的一个人啊!
他早早地抱上晋国卿位家族范氏的大腿,士燮给面子在弭兵会盟露足了脸,成为弭兵会盟的重要主导者之一。
士燮在“鄢陵之战”爆发前力主不打,后来在“鄢陵之战”的表现着实过于平平无奇。
宋国跟晋国的外交是由范氏在进行。
楚国出兵入侵宋国,士燮缺少了作为,又不想打“鄢陵之战”这场战役,等同于背叛了宋国。
派人责斥什么的,华元没那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