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如愿所偿,在初三时就转到了米国直接念高中,即便这样,米国高中的课本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求知欲很强的北辰。
北辰成长的速度堪称是中国高铁发展的“陆地飞机”,令人瞩目,令人赞叹。一年之后,北辰轻松通过act考试与sat考试,并提供了sat2单科考试成绩,顺利通过了哈佛的面试,成为了一名少年大学生。青年北辰的这些传奇经历和桥段,只能在非人类的杂志中找到一些相关的报道和热点关键词。
哥哥和嫂嫂这段时间也陪着青年北辰居住在了米国,平时北辰跟父亲住在一起,跟哥嫂住的是同一个小区,他们两家人的家政人员都很特殊,都是哥哥公司精挑细选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事事都能独当一面的厉害人物。
哥嫂都是热爱运动的人,经常和他一起锻炼身体,他也养成了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哥哥没事时,还经常教他搏击散打,两个人闲玩时,还不忘打斗切磋、一决高下。
大学期间,周围的同学们都比北辰大四五岁,跟他玩不到一起,女同学们都感觉他还是个没有发育成熟的男孩子,对他轻慢鄙夷,这些在北辰看来都很可笑。
北辰在一定的年龄做着超过年龄的事,结果他错过了普通孩子的快乐和任性,也错过了米国开放的高中时期。当他没有在一定的年龄做一定的事,他就跟相同年龄以及不同年龄的人,产生了严重的错位,这些在他看来都不重要。他就是他,一个特立独行盘踞在网上的“蜘蛛侠”。
青年北辰脑子里每天想的是,当机器人、机械臂、人工智能等共处一室,会发生什么?当机器人操作着或复杂庞大、或灵巧精密的机器,碰到人体后是否会立即停止,机器的智能制动能力是否能达到100安全?人类是否愿意接受和机器人共处一室地生活、工作、聊天、恋爱,甚至是培养感情?人类是否愿意成为机器人的同事、朋友、家人、爱人,甚至是于其共度一生?在任何领域和人类达到完美协作的高智能的机器人,如何实现自我意识、自我繁殖、自我演变、自我升级?人与机器人如何天衣无缝地合成?实现跨星际的宇宙航行不再是梦。
北辰发现,思维与行动,是米国这个国家科技强国的因素之一,高知人群富有冒险精神,分析问题偏理性化,有问题就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绝不拖泥带水,做事直来直往,恪守规则。
米国小孩的动手能力都非常强,从小常动手既能掌握技能,又能开发大脑。同时,西方人骨子里的幽默,恰恰是思考问题的润滑剂。
北辰在大学里,就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网络、计算机、数字信息、航天通讯、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奇葩高手。他们一拍即合,在父亲的支持下,哥哥的资助下,在创客孵化基地成立了一个新材料高智能机器人研发公司。组建人是北辰,出资人是哥哥,理所当然,北辰成了这个公司的法人。
组建公司之后,青年北辰,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公司产品的设计研发方面,那是他喜爱的工作和事业,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他们的团队想在计算机智能技术最发达的米国,干出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事业来。可能这个事业会失败,损失哥哥给他投入的近千万美元,但对于北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不想错过。
米国是个科研技术的孵化基地,在这些年轻的技术狂人没日没夜的鼓捣操作下,公司的第一代新材料高智能机器人投放到代工厂开始批量生产。
北辰公司的产品远销欧亚以及中国广大的市场,反哺之前高额的研发投入。公司开始走上正轨,按照北辰团队的既定目标在成长发展。
北辰的团队在第三代机器人的研发方面遇到了瓶颈,研发处于停滞状态,他们需要调整研发的方向,借鉴不同领域最新的研发成果。年轻的狂人们,说干就干,将米国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几乎都光顾摸排了一遍,就差去国防安全网里的禁区溜一圈。
在米国,私人公司以及有私人捐助支持的大学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像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的创新,几乎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完全是市场内部出于竞争和生存的目的自我激励完成。北辰的公司也是如此,完全是在哥哥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无底线的资金投入下开展项目研究。
米国在科研扶持上秉持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那些已经能够盈利的,或者在短期内能够盈利的科技研发交给企业和市场,国家不掏一个子;那些对于联邦政府来说有着战略意义,但暂时看不到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国家会联合一些寡头进行扶持。显然北辰的公司不具备扶持的条件,他们需要在商场上厮杀搏命来获得收益。
北辰找到哥哥,请求再给他的公司注资,哥哥对北辰他们团队的管理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质疑。
北辰继续跟哥哥交涉,哥哥说出了原因。原来北辰的这些合作伙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年富力强的业务技术狂人,这些聪明的大脑虽然能研发出高端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却管束不住自己的下体,性生活放任自流、混乱不堪。
据哥哥手下的人员调查,北辰团队的这伙狂人经常是成群地在一起放纵情欲、人欲横流,里面竟然还有未成年人参与,龌龊肮脏的行为令人发指,而北辰也在其中,跟着这些成年人,败坏肉体,自甘堕落、灵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