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心理学故事书推荐 > 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不良少年的故事(第1页)

4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不良少年的故事(第1页)

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

4。1那个屡次入狱的英俊男人

唐纳德,30岁,相貌英俊,因欺诈、重婚入狱。在入狱18个月的时候,他伪装生病并从监狱医院逃脱。此后的时间里,他从事了大量不合法事业,直到10个月之后再度被捕——这是他一贯的活动方式。只是,这个再次被捕的情景特别有趣:

在那10个月的时间里,他冒充国际慈善机构的“外勤行政人员”,试图在一个资金募集活动中谋取一些著名组织的支持。起初,这个活动进展非常缓慢,他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为了加快步伐,他策划一个媒体活动,参加一次在当地电视台的访谈。在访谈中,他的表现感人肺腑;访谈后,资金也是滚滚而来。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国家新闻传输网也报道了这次访谈。结果,他被认了出来,很快被逮捕。而在接踵而来的审判中,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悔过感,因为他觉得他“募集”到的大多数慈善捐款来自那些自觉有罪的人,并且那些人理应被骗。

4。2他是这样长大的

唐纳德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他的父母是中产阶级,母亲是个温柔但有点胆怯的女人,总是在尽量取悦丈夫,以维持家庭的和谐;而父亲则是个“工作狂”,一天的大部分都不在家,但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陷入暴怒状态,开始殴打孩子。

唐纳德显然遗传了父亲这一性格。他虽然聪明、英俊,但不乖巧。当想要糖果或玩具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会把情绪立刻表现在脸上,得不到糖果就闹脾气。由于天使般的外表、最小儿子的优势和巧妙的讨要方式,他一般都能达成愿望。

唐纳德虽然比较聪明,但是学业并不突出。他静不下心来,很容易厌烦,经常旷课,也经常为了个人一时的痛快而让自己或其他人陷入麻烦。不过,他也擅长以自己的方式摆脱麻烦。

从童年开始,他的行为就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他撒谎、欺骗、小偷小摸、欺凌弱小。等他年龄稍长的时候,他就开始对恋爱、赌博和酒感兴趣。在17岁的时候,他伪造他父亲的笔迹在一张大数额支票上签名,然后用这笔钱周游世界。之后,他开始工作,但没有一份工作超过三个月的——他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开除。期间,他还被多次指控犯罪,罪名也多种多样:偷窃、在公共场合放荡、交通违章。而因为年少和英俊,在大多数案件中,他都被罚款或者从轻判决。

4。3他把婚姻也当游戏

可以说,唐纳德的人生完全是一场游戏,包括婚姻。

他的婚姻经历是频繁、随便而无情的。22岁的时候,他和一个在酒吧认识的42岁的女人结婚了。这是他的第一次婚姻,却是重婚(那个女人已经结过婚了)。之后的几个婚姻,也是一样,而且连模式也都是相同的:一时冲动和有钱的女人结婚,让她养几个月,然后离开。

当然,也有一段婚姻与其他的有些许不同:一次,在被指控诈骗后,唐纳德被送到一个精神机构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在那里,他注意到一个女性专业人员,然后通过英俊的外表以及洗头革面的决心,赢得了她的芳心,让她介入他的事件,结果,他被判缓刑。一个星期后,他就与这个女子结婚了。起初是理所当然地甜蜜,但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当她开始拒绝为他的赌债买单时,他就模仿她的笔迹在支票签了名,然后带着支票离开了。这样的举动于他当然无益,他很快就被逮捕,刑期18个月,而且是立即执行。

4。4他无所不为,却没有罪恶感

唐纳德虽然做了很多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他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重大错误,而且,他对利用别人和导致别人悲伤也没有丝毫的羞耻感或罪恶感。即使他经常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的自负、自大和价值观却丝毫没有改变。

4。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唐纳德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

反社会人格,也称精神病态、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它最早的名称是德国的皮沙尔特提出“悖德狂”,后来逐渐演变成“反社会人格”。

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最为重视的。具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会出现本能**、兴趣嗜好、性情脾气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认知、智能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没有妄想或幻觉;行为具有悖德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但在损害社会和他人之后没有愧疚之心,不但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报复社会。

4。6反社会人格的根源:缺乏爱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属于成长家庭的养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生活的社会环境恶劣,家庭环境不和谐,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先天体质异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一般认为,家庭破裂、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亲或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比如,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就会使儿童不易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即使他们在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也就是“同理心”)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从而让他们养成了只追求自己的舒适、从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此外,如果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比如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就会让年幼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经常性地处于缺乏可效法的榜样的状态,这就导致他们对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自我同一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对坏人的引诱缺乏抵抗力,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冲动而不计后果地行事,对过错缺乏内在愧疚。

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对恶行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表现,都是在成长家庭中缺乏爱和教养的结果。

4。7生活启示

一个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是难改变自己个性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犯错了。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他没救了”。如果周围的人能够给予他深入其内心的爱和接纳,而不是表面上的照顾,他还是有可能作出一些改变。当然,这可能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与其改变一个人,不如在早期的时候好好教养他——给他关爱,教给他做人的基本要求——仁义礼孝信以及谋生技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