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初期不必做太多种,只精选出最多五六种来就可以,所以她准备带着影卫多尝几种,优中选优。一顿就尝好多种,连吃了三天,钱家厨房就做不出新鲜花样了,她就带着影卫去酒楼吃,人多,直接一呼啦坐满一间酒楼,然后把菜单上所有的海产品全都点一遍。于是当端亲王带着人爬山量地的时候,她浩浩荡荡带着人到处尝菜。她本来名气就比较大,长的又招眼儿,带着这么多人进进出出,引得整个岸县议论纷纷,不少人专门等在那儿,看了回家好吹嘘。王安石带着周县丞从岸山那边回来,恰好看到这一行人进了酒楼,旁边的闲汉犹兴奋莫名,还有不少人等在下头,准备看他们什么时候吃完。王安石皱紧了眉头:“这位行事,当真是肆无忌惮。”周县丞道:“他们久居长安,来海边尝尝海味,也是常事。”“不务正业!”王安石厌恶的道:“端亲王爷做的什么事,这位又做的是什么事!这位可是堂堂的‘上相’呢!真真眼见不如耳闻!”周县丞咳了一声,劝道:“县尊不必生气,毕竟是姑娘家,难道还能带她上山砍木头不成?在这种地方也能待的住,比起一些贵女,已是难能了。”王安石淡淡的道:“我倒宁可她待不住!”周县丞劝无可劲,摸了摸鼻子不说话了。晚上晏时玥刚回了钱府,端亲王也过来了,晏时玥问他:“怎么样?”端亲王道:“这边土质太脆,看看再说,若不成,便前移一段。”晏时玥点了点头,端亲王又问:“听说你这几天,一直在带着人到处酒楼乱转?”她嗯了一声:“这边实在太穷了,我来都来了,总不能白来,修路我也帮不上忙,故此想着能不能带带他们,做些海产品罐头什么的,也赚些银子,所以想先尝尝。”端亲王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他道:“介甫今日与我说起来,十分不满,说你行事张狂……你初来乍到,做事为什么不收敛些?明明一片好心,却造成这样的误会,何苦来?”晏时玥稀奇的道:“我跟谁去解释?不过是几天工夫,等我开始做了,大家自然就懂了,再说了,这个时候以为我是个纨绔,将来真相揭开时才更觉得惊艳,这有什么不好?”她问他:“你说的这个人是谁?”“王介甫,”端亲王道:“本地的县令,王安石。”晏时玥得亏是没喝水,不然铁定喷了。她讶然道:“王安石?”端亲王点了点头,道:“此人极有才干,我会写信,向皇上举荐他。”他眼中是“发现了一个人才”的兴奋。然后他开始跟她说他如何有才干,之前在鄞县做县令时,如何的大胆革新,却因为太过正直,不会说话,以至于被换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等等。晏时玥的心情挺复杂的。王安石么,才华绝对是有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耳熟能详好么!但,与他的才华几乎齐名的,就是他的邋遢。据说苏洵曾评价王安石“囚首丧面”,意思就是他长的丑;郑景望还提过:“荆公初生,家人见有獾入其产室”,意思是他是獾转世的。据说这位一个月洗一次脸,一年洗一次澡。关于这个的典故实在是太多了,例如说有一次家人见他印堂发黑,为此请了大夫,然后大夫说他只是太长时间不洗脸,脸上的污垢积的太多,所以发黑……还据说,王安石有一次面见皇帝,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虱子顺着衣服爬到了胡须上……邋遢成这样,就问你服不服。所以她初见面的时候,闻到那股味道,绝不是偶然,这位就走这个路线。当然了,邋遢跟人品也不能挂钩。王安石闻名于世的,还有“王安石变法”。比起积弱的大宋,如今的大晏真的国富民强,可即便换了一个朝代,这位在鄞县做县令时,仍旧试行了青苗法。青苗法是什么意思呢?遇上欠收之年,便将官府粮仓的存粮折算成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等到来年丰收,再连本带利的还给官府,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想的倒是挺好的,但,这东西在鄞县那种弹丸之地可以,真到了大地方折腾,是要出事的。而且王安石对商人偏见极深,认为所有的商人都唯利是图,因此推出了均输法,设立发运司,“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简单来说,就是我不放心你们这些奸商,所以朝廷去做这些南来北往的生意,其它人都别做了。与商部的理念完全不一样。尝鲜大会但大晏不是大宋。此王安石,应该也不是彼王安石。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可以成长出不同的思想……吧??晏时玥拿出了听课的认真劲儿,仔细听着端亲王说话。端亲王显然十分欣赏王安石,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晏时玥又表现的这么捧场,不知不觉就说了许多。晏时玥越听越皱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此王安石跟彼王安石差不多。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内心,已经有了新法的大致走向。可能因为他接连两任都在十分贫瘠落后之地,所以他内心仍是强烈的想要变革的。王安石是好人么?肯定是。他不求名,不求利,不贪财,不贪图享受,唯独对变法固执到了偏执的程度。可是问题就在于,他所“择善固执”的,很多都是错的啊!说句刻薄的话,他的新法本就源于“纸上谈兵”。而鄞县的成功,让他对此深信不疑。可别的不说,青苗法一推行,大宋多了几百万的流民,许多新党高层一夜暴富……他的新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并不是换一个统治者就能改变的。现在的大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并不需要这样的变革,不需要这样一个怀揣雄心壮志,想改天换日大展拳脚的人。这个人可以管小地方,不可以掌大权。晚上回去之后,端亲王就写信向承圣帝举荐王安石。晏时玥一刻都不敢等,立刻也写信批驳他。数日之后,承圣帝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端亲王写的,先写了一下岸县的情形,然后又大力举荐王安石。另一封是晏时玥写的,比端亲王写的厚的多,题头第一句话就是,“阿兄!千万别听四兄瞎掰掰!”要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她画了一个怒吼的小脸,表示一定要重视。然后她细细的,把王安石提出的种种措施一一批驳,并且预想了这些措施若真的推广起来,会有如何严重的后果,措辞激烈,所描绘的情形栩栩如生,极其真实有代入感。最后还浓墨重彩的写了他如何懒如何邋遢。总而言之,此人有才华、是好人,但,绝不可重用!!承圣帝看笑了。晏时玥这封信显然写的急,里头暴露的东西,还真不少。承圣帝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折起来,让人送去园子,让明延帝看看。明延帝问:“可是有事?”王朝卿恭敬的垂着头:“回太上皇,皇上没说有事,只说这信挺有意思,叫拿来给太上皇御览,皇上还说,叫太上皇一定先看端亲王的,再看小殿下的。”明延帝不解何意,也就先拿了端亲王的看了看,没觉得如何,然后又拿了晏时玥的看了。看了两遍,他就笑了,把信重新放回去,“朕知道了。”王朝卿这才恭敬退下。后话暂时不提。此时岸县中,端亲王写了信,让影卫送出去之前,问了晏时玥一声,晏时玥毫无拆他台的自觉,就也把信给了他的影卫,一起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