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高嘛,咱们看马戏,也爱看美女三上吊,狮子跳火圈,人之常情。”
“你也是江湖卖艺人?”
“怎么不是?每个人都是,挟着一门技艺在社会讨口饭吃,有得混还真靠本事。”
“小陈,”衣莉莎说:“现在跟你说话,越来越有意思。”
我抿一抿嘴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胡说,”衣莉莎蹬足,“胡说。”她象是要哭出来的样子。
这么时髦的少女都这么忌讳,洋人比我们好得多。
前些日子我在杂志上读到一篇有关太子妃戴安娜的文章,写她将来可能搬到克拉伦宫去住,作者形容:这本来是皇太后的住所,不过她已经八十四岁,逝世后将地方让给戴妃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洋人不甚怕,或许也怕,不过嘴里倒是老提着。
“衣莉莎,嘘嘘,过来,我们继续讨论这篇小说。”
“我喜欢它,它很有趣,惹笑。”
我很安慰。
我最大的希望,是令读者在阅读我的作品的一刹那,获得一点儿乐趣,浑忘生活之不快。
“你这样写下去,肯定不会得文学奖呢。”衣莉莎都知道。
“谁关心?我要的是读者,不是奖座,一个读者抵得上十个象牙塔奖。”
“你终于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了。”衣莉莎扬起一条眉。
是。我有点惭愧,到今日才知道。以往在交叉路上迟疑:该不该结交学者,叫他们提名参加竞选?要不要告诉众人,最大的愿望是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因为眼太高手太低,什么都写不出来,年年磨拳擦掌,摆出“嘿我要就不写,一写就石破天惊”的大姿态,其累无比……
人家的书一本一本的出来,虽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心血结晶。
我说:“我发觉写作的要旨是坐下来写。”
“别累坏了才好。”
“不会,我不会。”
王聪明给我安排食谱,一顿顿的营养餐非常配合我的胃口,把我喂得胖胖的,以前有时一连十日吃鱼翅,又可一连十日吃黑面包。我的生活形式起了很大的变化,规律是我的新发现,没想到会适应得那么好。
王聪明介绍我认识另一位病人,他淋巴腺长坏细胞。这位勇敢的先生仍在办公,在新药治疗下,一拖三四年。
他与我闲聊:“这世界没有悲剧,我照样上班,同事们若无其事地与我玩政治,把过失往我身上推,叫我背黑锅,他们把我当没事人,我也把自己当没事人。”
我忍不住笑出来。
他很遗憾,“生绝症在今日一点也不浪漫,人们司空见惯。”
我点点头。
他问我:“你呢?”
“我比较幸运,我的朋友全是艺术家,生性比较热情。”
“幸运的人。”
过了一星期,王聪明告诉我,该位先生去世了,留下一个七岁大的男孩子。
我黯然。
王聪明也郁郁不欢。
不是我说,王聪明这种暖性的人,不适宜研究这一科。
国香捧来大堆的读者信。
我说这是她雇人连夜赶做的,好叫我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