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活动:即设计制造。
商业活动: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即确定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
安全活动: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
会计活动: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是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各种事态,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步骤;组织即确定执行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的机构;指挥即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协调是使企业各部门及各个员工的活动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控制是确保实际工作与规定的计划、标准相符合。
法约尔还分析了企业中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各种能力的相对要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他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管理理论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以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罗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思想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管理学家试图通过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的新手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新途径。其发展是从人际关系开始的。
1。人际关系论
乔治·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美籍澳大利亚人,逻辑和哲学硕士,1919年任昆士兰大学教授,1922年移居美国,1927—1932年参加“霍桑试验”。实验表明: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影响。霍桑实验的启发是关于“社会人”的假说。
传统的管理理论一直认为,工人是天生懒惰的,干活只是为挣钱。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人的监督,同时用报酬来诱使工人多干活,干好活。1924年美国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所做的实验打破了这种结论,使管理理论有了更新。霍桑实验中最出名的有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两个。
霍桑厂生产电话交换机,因此绕线圈班组的进度对全厂产量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班组产量供不应求,跟不上发展需要。在进行实验时,将这个班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实验组不断改变照明条件,对照组不改变任何条件。原来设想,由于实验组改善了劳动条件会增加产量,将比对照组产量高。结果大出所料,两组的产量都在增加。
霍桑厂还有装配继电器的班组,实验人员让其中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内工作。在实验中,免费给她们提供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工人们干劲很足,产量果然得到了提高。设想认为:一旦取消这些福利措施,产量肯定会降低。但结果是,取消这些措施后2个月,产量仍继续上升。
为什么会有上面两种实验结果呢?管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摸清了其中的奥秘。在第一个实验中,两个组的工人认为被挑选参加实验是工厂对他们的重视,同时实验过程中管理人员与工人、工人与工人之间关系密切了,配合得更好了。这表明,人际关系比照明条件更重要。在第二个实验中,由于管理人员与工人经常性的接触,也形成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人认为受到了尊重和关心,就拼命给工厂干活。这表明人际关系比福利措施更为重要。
这两个结论是与传统管理理论相矛盾的,因此传统管理理论是过于简单了。1933年,主持霍桑实验的梅奥教授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说”。主要表现如下: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4)企业应采用新型领导方法。通过对工人满足度(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提高而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需要层次论(人类动机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学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管理学当中的行为科学学派。梅奥奠定行为科学基础之后,西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大量出现,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方面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把人看成是“社会人”,试图建立各种激励理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是一切行为的起始点,需要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动机通过一定的行为指向目标。关于需要的理论很多,其中影响最大、影响最广的是美国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于1934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5年,然后迁往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任教,195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马斯洛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是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基本需要等级论,即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ofNeedsTheory)。
马斯洛将需要分成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人活在世上,饿了必须要吃,渴了必须要饮,困了必须要睡。人的吃饭、饮水、睡眠等本能的满足,是最起码的需要。
(2)安全需要。人吃饱喝足睡够以后,就想方设法使他的食物源源不断,在生活中就想有稳定的收入,身体保持健康,财产不受侵害,这些需要被称为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人得到了安全保障,就想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加入一定的团体,在团体中与伙伴们友好相处,得到别人的友情和喜欢,这些需要被称为社交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