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重生大宋做权臣zip >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二道贩子(第1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二道贩子(第1页)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每一个行业内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矩,也就是所谓的潜规则。不肯乖乖“照规矩办事”的个人或团体,必然会在这个行业内遭受排挤,难以立足。张宝“无心”经营大宋官场,倒不是他不求上进,而是知道历史的他实在是看不上大宋那些嘴上喊着忠君爱国,外敌一来就奴颜婢膝的二皮脸。

不可否认,大宋的群臣中还是有值得令人钦佩的人存在,但那类人实在是少得可怜,金兵南下兵临汴梁,徽钦二宗不是在城破后被金人所俘,而是被手底下那帮整日里喊忠君爱国喊得震天响的“忠臣”给押出了城,送进了金营。若不是这帮“忠臣”知根知底,赵宋皇室也不会叫人一网打尽,万幸后来逃出了个赵构,要不然也就没有了南宋。

大宋有忠臣,可惜忠臣却不受人待见,赵宋会有此一劫,大多原因也是出在自身,上梁不正下梁歪,身为天子不能一碗水端平,事到临头才想起指望忠臣,可又不敢让人放手施为,结果蛇鼠两端,最终叫金人捡了便宜。

要说金兵南下接近汴梁的时候,汴梁并不是没有条件死守,作为大宋的都城,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汴梁城内都是充足的,只要有人牵头主张死守,那就绝对能坚持到各地勤王的兵马赶到。

金兵孤军深入,多是骑兵且没有携带攻城利器,汴梁凭借坚固城墙,没有守不住的道理。可事情就坏在一帮“胆小鬼”的身上,宋钦宗生性懦弱,气量还狭窄,只因为早先主战的李纲得到了汴梁百姓的拥戴,他就小心眼发作,找个由头将李纲给赶出了汴梁。而朝中的主战派少了李纲这个领头羊,难敌朝中的主和派,以至于宋钦宗是一昧的想要花钱消灾。

可金兵好不容易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又岂会只因为一点钱财而动摇。步步紧逼,最后挟持徽钦二帝及几乎所有的宗室,带着他们的战利品满载而归。

国难思良将,板荡显忠臣。汴梁被金兵围困时大宋的朝堂还是出现了那么三五个大宋忠臣,只是几个忠臣压根就影响不了大局,入金营痛骂金兵将帅,换来了一场英勇就义,可除了彰显一下自身的气节外,对金兵围城一事,蛋用没有!

张宝尊敬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但那类人只占少数,尤其是在朝廷这种大染缸里,那数量更是凤毛麟角。就如同清官与贪官的数量,永远是贪官占了绝大多数。清官固然有个好名声,但若是事到临头除了以死报国别无他策,那这样的清官其实也没多大用处。

若是去金营慷慨赴死的那些大宋忠臣能够活着,那将赵氏皇室集体送出城的奸臣绝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就因为少了他们这几个领头的,才让汴梁百姓虽不愿让天子出城,可又惧怕会因此引火烧身。

明知一帮人没有几天蹦跶的时候了,又何必要这时候去套近乎?不管大宋朝廷里的官员是奸臣还是忠臣,张宝都不打算与之来往。奸臣没必要交,因为随着宋钦宗上台以后,宋徽宗时期的朝中重臣基本都被干掉了,而宋钦宗扶起的那些亲信,也就是朝中的新贵,还没风光多久北宋就亡国了,这些人不是投靠了金人便是投靠了金人扶植的伪政权,张宝不想跟这些墙头草有瓜葛。

至于朝中的那些所谓的忠臣,金兵围城的死了一批胆大的,剩下的也就是一帮胆小的。这些人太平年月时整天喊着自己一身天地浩然气,可事到临头时,他们又集体做了缩头乌龟。为赵宋的不幸落了眼泪?有个屁用!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有事光知道掉眼泪,这钱花得冤不冤?

如今的大宋朝廷在张宝眼里就是一艘已经漏底的大船,船上的人还没有觉察到船漏了这个现实,也没有意识到一旦遇上了大浪,名为大宋的这艘船就有翻覆的危险。张宝作为后来者,他当然不想上一艘随时可能沉没的破船。

枪打出头鸟,报丧本身就是一个坏消息,有时头脑清醒也未必就是好事。一群傻子里忽然出现了一个聪明人,那这聪明人面临的无非就是两种选择,要么一块当傻子,要么随时提防其他傻子的算计。张宝不想当傻子,也没兴趣跟一帮一只脚已经踩进棺材里的人一般见识。就算是有天大的仇恨,若是知道仇人什么时候死,报复的心思也就减弱了许多。

为了避免被人纠缠不清,张宝索性找个由头置身事外,他不接招,有心想要算计他的人也就没了辙。由于张宝平时就不喜欢跟朝廷里的官员相互走动,以至于当有人想要撺掇张宝的时候,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而等他们下定决心厚着脸皮登门拜访打算忽悠张宝上当的时候,张宝已经离开了汴梁,带着几个亲信下了江南。

江南素来便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大宋之所以富庶,那完全就是依靠南方赋税的支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还能坚持一百多年,那也是完全仰仗着南方的富庶。这几年大宋风调雨顺,官仓里的粮食快要发霉,朝廷正愁没办法处理这批旧粮。

张宝想要运粮食去战乱之地贩卖这个法子并不是很难想,只不过别人就算想到了,也没有张宝所掌握的便利条件。

贩卖粮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运输,而水运相比起在陆地运输那样方便快捷的多,而且这运输量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次便是粮食想要卖高价,那战乱之地是首选,但问题是战乱之地也就意味着治安差,没有那个实力,搞不好就叫人给黑吃黑了。大宋朝廷的军队里,也就只有西北一直与西夏交战的西军还算能看,至于内地的各路官军,搞副业说不定会给你带来一份惊喜,但说到本职工作,还是省省吧。内地官军要是给力,大宋境内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占山为王的强人。

当然张宝要感谢大宋官军的不作为,要不是如此,他在各个山头的练兵点早就暴露了,也不会直到今日还没人知晓那些震慑一方的大山寨的背后当家是张宝。

张宝如今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贩卖粮食一事也就只有他能搞定。怀揣着当今官家亲手所写的圣旨,张宝到了江南以后顺风顺雨,当即便抽调运输船开始往海外运粮。负责看守粮库的朝廷命官也不在乎张宝究竟要把粮食运到哪去。反正跟他无关,只要张宝及时结清账目,粮食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短短两个月的光景,张宝就通过倒买倒卖粮食净赚了大约四百万贯的差价,减去要分给官家赵佶的两成,张宝辛苦两个月便收获大约三百二十万贯。

大宋的粮食便宜,一贯一石,而高丽此时正在打仗,没人有工夫劳作,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得吃饭。高丽国内粮食不够,那就只能从外面买。高丽的周围各国,宗主国辽国最近正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闹腾的肝疼,没工夫搭理高丽小弟。而前任宗主国宋国虽有粮食,但两国之间隔着条大海,相互传递很是不便,而且自打耽罗岛上出现了“海盗”以后,高丽与大宋之间的联系便断了,但凡是来高丽的船只,基本上都在靠岸前被耽罗岛上那伙“海盗”教育过一番。

高丽如今一分为三,其中以李资谦为首的大仁国实力最为雄厚,以韩安仁为首的高丽保皇派则是实力稍次,最差劲的就是以弓奇为首的大为国。不过出乎人预料的是,在高丽三方势力中,最不安分的便是弓奇的大为国,原因无他,只因弓奇的身边有一奇人,此人虽是个和尚,但却丝毫没有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心胸。妙清和尚就跟后世的那些愤青似的,不服就是干,从来不考虑敌我双方之间实力的差距。

连弱抗强这是外交时最基本的策略之一,弓奇与韩安仁的实力不如李资谦,按理说两人应该联手对抗几乎占据了全部北方的李资谦,可事实却叫人眼珠掉地上。在妙清的鼓动下,弓奇建立大为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与韩安仁的高丽保皇派势不两立。

大仁国的李资谦见状误以为可以拉拢弓奇,可没想到又是在妙清的劝说下,弓奇斩了李资谦的使者。

这是要疯啊!高丽国内“三国鼎立”,弓奇实力最差,但却有胆气跟其他两方势力同时开战,这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张宝知道此事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吃惊归吃惊,张宝却没有心思要去搭救弓奇。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高丽原有的当权者死的越多越好,最好死个干净,也省得张宝动手。

对于将来如何治理高丽,张宝早已跟许贯忠、闻焕章、朱武等身边的智囊就此问题探讨过。高丽如今有百姓大概二三百万人,大战过后必是一场人口骤减,到时能够剩下个四五十万那就已经算是张宝走运,到时张宝从大宋迁徙百万百姓过去,立马就能让高丽土著变成少数派。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高丽原来的当权者,即统治阶级要如何处置。

一般来说,位高权重者的存活几率更大一些,而张宝面对这些高丽权贵,无非就是两种选择,一是付出大代价拉拢这些人,二就是寻个由头将其解决来个斩草除根。通过与许贯忠、朱武等人的讨论,张宝得出的结论便是选择第二个方案。

高丽权贵在高丽人中的比例只占百分之一,但就是这百分之一的比例,却占据了高丽超过九成的社会财富,若是张宝想要招揽人心,那也就意味着需要拿出更多的财富,而且还不能保证这些人的忠心。

与其费劲巴力的去讨好那百分之一的人,倒不如将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拉拢到身边。张宝需要的是劳动力,是以后可以为他提供赋税的人口,而不是要分他权力的讨厌鬼。将矛头对准那些高丽权贵,一方面可以一劳永逸排除将来有可能存在的隐患,另一方面也是可以通过抄家弥补自身的损失,收买人心是要钱的,张宝虽然现在有钱,但他从来不会嫌自己的钱多。

就好比这回充当粮食代理商,张宝左手低价购进大宋的粮食,转手又高价卖给了高丽,从中赚取三倍甚至五倍的利润差价。而且等卖完了朝廷的陈粮。剩下的新粮张宝就不卖了,自己留下囤在了耽罗岛。反正他有船队,而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大宋才有富余的粮食,远在南洋的一个个弹丸小国,有的是粮食。

从那些弹丸小国以更便宜的结构收购粮食,然后运送到高丽进行贩卖,再用赚到的钱从大宋购买今年的新粮运到耽罗岛进行囤积。张宝所需要付出的也就是一些劳力,但来回贸易的利润,却基本都落进了他的口袋,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张宝玩得很溜。

这世上从来不缺红眼病患者,看到张宝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有人也想要跟着沾点光,只是张家的光却不像过去那样好沾了。张宝聪明就聪明在扯虎皮做大旗的时候直接找了个头最大的,赵佶的两成分红可不是白给的,赵佶若不是当今官家,张宝疯了才会分他两成红利。

而当那些看到有利可图就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对张家提出合作的意向时,都不需要张宝开口答复,唯恐自身利益受损的赵佶已经主动将那些人给打发了,不许他们来瞎搅和,从而影响了大事。

当今官家开了金口,那些本想要借机发上一笔的人们不得不有所收敛,但他们又不甘心眼睁睁看着张宝大把搂钱,人的劣根性也就在此时得到了体现,我得不到好处,你也别想得!有关弹劾张宝不务正业的奏章出现在了赵佶的书案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