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那边传来加急信件,说汪千户在南昌登船之后,除了有一小股流窜的倭寇攻打九江县城未遂、败退散去,一直很太平,就没有发生过其他大事件,更没有听说过汪千户大官船的有什么意外发生。
还赞多亏有汪千户这三年辛勤练兵,卫所士兵有了一些战斗力,抵挡住了倭寇的攻击。
否则的话,倭寇八成能攻进九江县城,就像三年前倭寇在江西流窜作案一样,七个倭寇就能拿下一座县城,抢够了才走。
收到信的那天,汪大秋终于退烧了,嗓子依然嘶哑,但勉强能够表现自己的意思,讲述了那天的事情。
听到弟弟说船只要沉没了,救生船有限,父亲自发第一个自愿留在官船上时,汪大夏的心就像沉入了深渊,无穷无尽的下沉:遇到了穷凶极恶的倭寇,父亲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第191章暴发户
一年后,嘉靖四十三年,腊月,大雪纷飞。年年岁岁雪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些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什刹海,日忠坊,李皇亲宅院。
天刚亮,一辆马车驶进了这座三进的宅院,到了后院,马车停下,车厢里传来呼噜声。
呼噜声震天响,几乎要掀开马车的顶棚。
两个小厮敲了敲车门,低声道:“员外,到家了,去床上睡吧,车里冷,小心着凉。”
反复敲了好几次,车里的呼噜声终于停止,一个披着狐裘的中年男人冒着腰从马车里出来,小厮赶紧打着雨伞遮拦风雪。
正是裕王府侧妃李九宝的父亲李伟。
母凭子贵、父凭女贵。李九宝封为裕王府侧妃之后,她的家人就不能再住马厂胡同这种贫民窟了。
裕王买下了这栋宅院,送给李伟和儿子儿媳居住,还给李伟和儿子捐了个员外郎的虚职,从此不再是平民了,一家子都是体面人。
裕王妃从王府拨了十几个官奴,伺候李伟一家人。李伟和儿子不用出去当瓦匠,从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足日子。
李瓦匠摇身一变成为李员外,他们又是大明唯一一个存活皇孙的外祖家,皇家的亲戚,所以这栋宅院俗称李皇亲宅。
这一年,李伟的体型从干瘪的窝头成为白面馒头,宽大的狐裘都掩盖不住发福的肚皮,下马车的时候,踩得脚下的凳子吱吱乱响。
李伟吩咐下人,“车上有好多宝贝,全都搬进来,我亲手点一点再抬进库房。”
像李伟这种暴发户,眼皮子浅,以前穷怕了,把钱财看得格外重要,总觉得下人手脚不干净,库房和箱笼的钥匙都在自己身上,就连入库也要亲自点数,贴上封条,才放心要下人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