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儿找这么好的食客?叶欣颜在一旁听心花怒放,满意的不得了,几乎想给这人免单了。
中年人领着的半大小子本来就想尝尝这新鲜的食物,听食客说的这么好,立即就扯着中年人往下坐,“爹,咱们就在这儿吃吧。包子咱总吃,今天也试着换换样儿。”
叶欣颜笑着帮腔:“是啊,这位大叔,我们的吃食真的不错,味道好,今天又有优惠。今天不吃,明天就不是这个价钱了呢。”
中年人终于点头,“照着他们的,给我们一人来一份。”
半大小子扯了扯他的衣袖,低声说道:“爹,我闻着,那玉米饼的味道也很香。咱要一个三角烧饼,一个玉米饼吧。”
叶欣颜把两碗米豆腐端上来,听了那孩子的话,笑道:“是啊,我家的玉米饼也很好吃,尤其是刚做出来,口感绵软香浓,味道很好。”
“那就一样一个好了。”中年人改口说道。大人面对孩子的心情都一样,不过是一文钱的事情,既然吃了,就让孩子吃个高兴。
开业大酬宾的优惠,让两张桌子不多会儿功夫就坐满了人。
吃的东西,只要真材实料味道好,再把服务功夫做到位,食客自然满意。而且今天刚开张,优惠幅度又大,这一波食客才起身,就有人过来坐下。
有饭量大的,一个三角烧饼吃着不够,会再添一个三角烧饼或者玉米饼。有人尝过玉米饼,称赞味道好之后,也有人不贪那一文钱的便宜,要了玉米饼配餐。
金嬷嬷在炭炉边忙碌着,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他们第一天摆摊,就有这么多人光顾。虽然今天的开张买卖多有优惠,少买了好多钱。可是这有什么打紧的,只要有客人光顾,大家知道他们的东西好吃,就算价格恢复,也不愁没客人。
早点吃食,客人们吃得快,流动也快,到巳时正,一大锅米豆腐已经见底。三角烧饼早已卖完,只有放吃食的笸箩里还盛了几个玉米摊花。
三人张罗着擦抹桌子,收拾碗筷。
金嬷嬷一边把碗盘规整到箩筐里,一边笑吟吟的说道:“没想到咱们的买卖做的这么好,往后的生计不用犯愁,总算是有着落了。”
齐友年也笑道:“没想到叶子自小娇惯,做起事情来,也这么泼辣利索。看今天,招揽买卖、招呼客人,熟络的很呢。这个妮子就是聪明,就连家里的木工活儿,也总有新鲜点子。”
三人估算一下,这个早上大概也就赚了几十文钱。可这是因为优惠才赚的少,若是正常经营,几十碗米豆腐卖下来,连着主食,大概能挣一二百文。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就能赚五六两银子,除了能挣个温饱,还略有盈余了。
这么有保障的小本钱买卖,可不是人人都能做起来的,三人喜滋滋的坐车驴车回村。
清河村虽然是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子,可传递消息却一点儿不慢。
齐友年爷三个今天第一天进县城摆摊做买卖的消息,不说人人皆知,绝大多数村里人也都知道了。
世代居住在乡村的农家,最多也就是收获些菜蔬什么的,挑着担子、提着篮子在集市上临时卖卖,挣个零钱。正儿八经进县城做长久买卖的,还真没有。
齐家二房刚回来不满一个月,就敢进县城做买卖,自然成了公众人物。
如今农忙基本过去了,村里有不少闲人。齐友年架着驴车一进村子,沿路就有人打招呼。
还有人直接询问:“友年叔,进县城做买卖了?”
有人搭话,齐友年不好太过敷衍,只好放慢驴车的速度,笑着谦虚:“哪里敢说做买卖,不过摆个小摊。”
那个中年人跟上两步,继续问道:“叔说的客气,摆摊也是买卖。今天的生意怎么样?”说着,还探头看了看驴车上的家伙什,“这是都卖完了?好买卖啊。”
叶欣颜也不挡着那人的视线,往金嬷嬷身后躲了躲。
齐友年说道:“今天第一天,做的少,卖的还算快。”说完,歉意的和那人说道,“大侄子忙着,我们先走了。”放开缰绳,驴车咕噜噜的往村西北而去。
看着齐家三口离开,那中年人坐回路边朝阳的土坡,羡慕的和身边的人唠着:“要不说,人就得去外面闯闯才能有胆识,你看齐家二房的老爷子,回来的时候也没显出什么,外人看着还有些穷困潦倒。这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人家就能在县城里做买卖了。”
另一人接口道:“不是说做的小买卖吗?没准儿也就能填饱肚子,他家没地,就算佃来田地大概也不会耕种,没办法才做的这个吧?”
“就凭人家有门道进县城做买卖,那就是见过世面的,咱们要是摆个固定的摊位,只怕会被县城里的人欺负。”
几个人热烈的讨论着,说法不一而足。
第三十四章叔祖父的抱怨
叶欣颜自然不知道村里人怎么议论她家,一家三口进得家门来,已将近午时,该是做午饭的时候了。
齐友年和叶欣颜收拾车上的东西,该洗涮的器具和需要仔细擦抹的桌椅,都拿下来,立即着手擦抹洗涮,事情着实不少。
叶欣颜刚把齐友年推进屋子休息,齐友贵就走进院子,还没进屋,就大着嗓门问道:“老二,回来了?今天买卖怎么样?”
这是担心他们的买卖不好,卖不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