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辛亥科技帝国精校 > 第429页(第1页)

第429页(第1页)

柴东亮估计这笔买卖谈不成,就算是谈成了,也是一锤子买卖。飞机最核心的就是发动机,日本再傻,买回去拆开也知道发动机是劳斯莱斯银色幽灵使用的那种。这种发动机,日本人买辆汽车拆开改装一下就能获得,想让日本人弄不到是不可能的,飞机的外形和结构,更不是什么秘密。真正需要严格保密的是铝合金的技术,材料工业才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不过,v型十二缸鹰式发动机,以及铝合金的技术,柴东亮除非是脑残了才会转让。这种东西只能卖成品,绝不可能转让技术。根据书友群提供的资料,柴东亮清楚的知道,日本的材料工业是在一战之后才得到加强的。那还是因为一战之后,德国被限制了军工的研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材料工业的技术换取日本、苏联等国家的支持。日本、苏联获得了大批尖端科技,而德国的军官则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国家进行训练,德国的坦克部队就是在苏联的黑山训练的。二战中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就是获得了德国容克公司的技术,尤其是铝合金的技术。不过也不得不佩服小日本的仿制能力,住友钢铁公司在获得了铝合金技术之后,又加以改进,研究出了超硬铝合金,这才有了零式战机的风光。以至于太平洋战斗初期,美国不得不出台规定,禁止单机挑战零式。不得不说,日本人在仿制方面是有天分的,他们的仿制品往往会比原型质量更好,而不是简单的山寨版。直到二十一世纪,住友公司的高档铝合金和深井油田使用的无缝钢管都是世界最好的,尤其是无缝钢管号称是钢管中的劳斯莱斯,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十倍,依然是供不应求,几乎垄断了世界高端无缝钢管市场。柴东亮提供给飞行器研发中心的铝合金成分配比,就是在二战时候住友公司超硬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成果。想战胜一个对手,必须要了解他,光是嘴上吆喝的热闹,除了糊弄自己之外,不会有任何作用。日本人对细节完美有种宗教般的痴迷,对质量要求往往是精益求而且日本自古有一种“大匠”崇拜,对手艺超群的工匠相当尊敬。相比而言,中国人就有些得过且过的感觉,而且对工匠一向蔑视。手艺人如果赚了几个闲钱,首先考虑的就是送孩子读书做官,而不是传承技艺。但是,日本人推崇细节却往往又眼光狭隘,忽略了全局,容易钻到死胡同里不出来。柴东亮知道一个非常搞笑的例子,两千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膜拜比尔盖茨,it行业日新月异,别说欧美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印度,就是非洲人都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电脑和互联网,而电子科技相当发达的日本人偏偏就不知道,他们竟然到了这个时候还认为互联网是不可能成功的,个人计算机是一种不成功的产品,日本人居然还在一门心思的鼓捣文字处理机,把这种无用的废物团锦簇。直到两千零二年,日本人才算真正的清醒过来,认识到垃圾即使包装的再完美也是垃圾,而宝石就算被灰尘依然是宝石。日本人一旦脑子转过弯,凭借那种一根筋的劲头和追求完美的发展速度也是极为可怕的,两千零二年才开始搞互联网的日本,七年后上网速度已经是世界一流,价格全世界最低。这样一个危机感严重而又可怕的民族生活在中国的身边,又时刻对大陆的土地抱有巨大的野心,真是中国的不幸。强敌在侧,本来应该是鸡发国人的认识到差距奋起直追,凭借巨大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彻底将敌人压在身下,令它千百年都不得不敬畏。遗憾的是,在柴东亮的记忆中,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过。柴东亮在芜湖建立了南北合流南北合流芜湖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飞豹”轻型卡车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笑话。、两辆样车,同样都是冒着滚滚的浓烟,区别在于,其中一辆是柴油冒出的深黑色烟雾,另外一辆则是木瓦斯燃烧冒出的灰色烟雾。柴油汽车早在一八八六年就被德国人迪塞尔发明了,一把九二年,他的产品问世,销售了二十台,距今接近三十年。只可惜,这种极为不成熟的技术给发明人带来的不是滚滚的金钱,而是至死都没还清的债务。就在一年前,迪塞尔在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轮船上,纵身一跃投海自杀。狄赛尔的柴油机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由于柴油机汽缸压力比汽油机高很多,因而柴油机的缸体要比汽油机粗壮许多,同时早期的柴油机为压缩空气使用的空气压缩机质量也非常巨大,这就使得柴油机整体上十分笨重,极不适应当时骨架还很娇小的汽车。三十年之内,迪塞尔发明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和柴油汽车,几乎无人问津,所有汽车制造厂和发动机制造厂,都认为柴油机是无用的废物。芜湖汽车制造厂造柴油动力卡车,已经够好笑了,更好笑的是,另外一辆汽车竟然是烧木柴的。卡车后面的车斗里,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木瓦斯发生器,木炭隔绝火焰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瓦斯气体被当作汽车的燃料。载重量两吨的汽车,就靠着这么一点可怜的动力驱动,速度堪比蜗牛。原本以为又要看到什么最新科技的记者们大跌眼镜,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芜湖汽车厂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关系,行业内尽人皆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无论在汽车制造还是发动机制造上,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银色幽灵系列使用的v型八缸汽油发动机,质量举世无匹。经过仔细分析,西方的记者和政客,想通了一个问题,使用柴油和木瓦斯作为动力,并不是偶然的。在西洋人看来,中国是个极为缺乏石油的国家,陕西油田那点产量放在全世界不值一提。完全依靠进口的话,成本又太高,而且会极大程度的受制于人。使用技术很不成熟的柴油发动机,将价格低廉的柴油和木炭当作燃料,是中国人不得已的选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