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痰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加减。
二、眩晕
眩晕是由于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本病的病位在清窍,由于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或痰火上蒙、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眩晕属实证。风、火、痰、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凡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病证,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篇有关内容辨证论治。
(一)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如蝉,日久不愈,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胁部隐痛,腰酸膝软,心烦口干,少寐多梦。舌红、有裂纹,苔薄或苔少,脉细数或弦细。
治疗原则: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肝阳上亢用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生龙骨、生白芍、天冬、生麦芽、代赭石、生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蒿、甘草、生龟甲)加减。
(二)风阳上扰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肢体震颤,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遇劳、恼怒加重。舌质红,苔薄黄,弦细数。
治疗原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三)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少寐。舌质淡嫩,苔薄白,弦细弱。
治疗原则: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四)痰浊中阻
临床表现: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五)瘀血阻窍
临床表现:眩晕时作,头痛如刺,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有外伤史或手术后起病更为支持。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疗原则: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鲜姜、大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