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情绪心理学 孟昭兰 > 第六节 缓解枯竭(第1页)

第六节 缓解枯竭(第1页)

光进来了,黑暗便消融了

年轻体壮的阿建是某报社著名体育记者。很多人羡慕他的职业与名气,但阿建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楚。由于职业的要求,他习惯了独立自主,习惯了独挡一面,也习惯了背负承载。在每日的奔走忙碌中,阿建逐渐失掉了最初的兴奋,即使在潜意识状态中,他选择的能够带走最重要的三件物品中手机、电脑硬盘、自行车都是和工作相关的:不能关机——不能允许自己不在现场;不能失去硬盘——多年的心血集于其中;自行车——自己目前唯一的休闲运动。

在说起自己的职业经历时,他一连串用了三个一:“一个岗位、一份职业、一干就是六年”。“工作没法关机,夜里经常失眠,老觉得手机响了,最近火气也特别大,稿件完不了领导脸色不好看,自己心里也窝囊,脑袋重重的但又象漏了气的篮球似的,鼓不起劲来。现在强烈的感觉就是,没劲儿。”说此话时,他脸上的疲惫让人感觉到这份执着中深深的无奈。

很明显,阿建处在一种情绪衰竭的状态。所谓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耗尽崩溃”。不少职场人士尤其是中高级白领长期处于高压下的紧张状态,很容易情绪衰竭。正因为此,国际上把情绪衰竭作为工作倦怠第一大表现和诱因。

究其根源,情绪衰竭产生于心理饱和。“饱和”原本是化学术语,指的是将晶体加人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腻歪、厌烦。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多为负面效应。比如,工作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每天不断的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夫妻天天厮守,彼此之间了如指掌,从而失去了当年的新鲜感,生活显得平淡乏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寻求婚外情;患者因对自己的疾病过份忧虑,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而自杀……这些都是情绪过于饱和,满则易溢的结果。

那些目标高远、眼界也高人一等的完美主义、工作狂等也是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的人。在这些人的一生中,他们做过了许多艰难的工作,而且向来都以其主掌状况的能力为傲。他们在活动时都常有目标感,其精力显得旺盛,所以伴随而来的成就感通常也很强。但过分的投入就容易产生心理与情绪饱和。

在情绪饱和状态下,某种负面情绪过于强大,过于强烈,以至于排挤掉其他健康的正面情绪,例如,厌倦感过于强烈,无法体会到欢乐与喜悦。这种情绪饱和会夺去我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从而导致情绪衰竭,而终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威胁。

对于情绪衰竭者,可以采用多种情绪转移法。正如“光进来了,黑暗就消融了”,情绪转移通过将积极的、健康的正性情绪带进来,扩大正面情绪的强度,从而避免某一种情绪能量的过于强大,使原有的负面情绪得到减弱或者消除,从而达到恢复与平衡其内心情绪能量之目的。

例如,当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现厌烦情绪时,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例如,可去散步、旅游、看电影、找朋友聊天、读书、唱歌等,分散一下紧张情绪,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还可以主动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增加自我心理代偿人的兴趣,有时是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中才会体验到的,挖掘工作岗位上的乐趣可能比盲目寻找所谓的兴趣,更能培养自身的职业情感,防止职业倦怠与情绪饱和的袭击。再如,当夫妻之间出现厌倦感时,双方都必须考虑充实更新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品味,使自己成为一部让对方永远看不厌的“好书”。

另外,要寻找多种不良情绪的宣泄途径,积极培养生活乐趣。学会或参与一门艺术,无论是投入地表演,还是入迷地欣赏,都能使自己在一种特殊意境中获得一种乐在其中的情绪。若解不开心结,可以请医生指导,对亲友倾诉,别让心理饱和与情绪衰竭成为自己的包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