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圣旨不过就是连静彤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一切就是他们准备好的局,微微抬眼看了一下高台之上的郑公公,瞬间之后连静彤便又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并未再多说什么。
一切,已成定局。
众大臣虽然对这道圣旨,其实还是疑义颇多,可是郑公公是皇帝的人,他们自然不敢质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他们受制于人,也是不敢反抗的。
至于一直站在高台之上并未说话的金思齐,在众人未反应过来之前,忙恭敬的跪于金墨偃身前,高声喊道:“臣金思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曾经的天之骄子就这样臣服于金墨偃的脚下,其它大臣也不过就是拿人俸禄的朝臣,自然不敢多问什么,而那些因为利益想问的,此时也都没了气息。
昌泰七年春天的那一场政变,最后以不受宠的端王爷登基为结局。
一切似乎都有些超乎人的想像,可是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昌泰七年的春天,齐国端王爷金墨偃登基为皇,是为齐国建国以来的第五任帝王,后世称之为“仁宗帝”。
而在金墨偃登基的同一日,齐国老皇帝因为气急攻心,驾崩。
这位隐忍多年的少年,终是在这个春天,挥剑长指,夺下属于他自己的一切!
看似内忧外患的齐国外有岳国的虎视眈眈,还有众小国不怀好意的观望,而在内又有不安分的众皇子,毕竟在他们看来,他们哪一个出身不比金墨偃好呢?
可是最后这帝王之位却是落到了金墨偃头上,这一点让众皇子没办法心服口服,远在边界的十一皇子金松羽因为是保太子一派,所以听到太子金弘旭被废,而并不得宠的金墨偃登基,一怒之下带着他自己的五万人马直接杀回了京城,却是被金墨偃一个瓮中捉鳖,除了将他的五万兵马折损大半,还将十一皇子金松羽直接扣在京中。
十一皇子封号“晋”,不过也只是封王,却并没有封地,不过如今他公然带兵谋反,金墨偃初登大位,自然不可能真的就那样放任着金松羽,所以直接将他囚禁在了皇陵之中,若无圣意,永世不得回京。
并不是软禁,也不是暗地里用了什么手段,而是正大光明的下了旨意,直接将人囚禁在了皇陵之中。
金墨偃如此做,也不过就是想杀鸡儆猴,不想让其它心怀不满的皇子再有其它动作。
不过,金墨偃向来是个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直接索人喉咙的主,所以在晋王爷金松羽之后,又相继有盛名满天下的五皇子被流放于荒远之地,甚至只允许带着妻室,连妾室子女都没让带,而且妾室与子女还是流放到了其它地方。
再之后,也有其它皇子不断被流放,被囚禁,甚至是被斩杀。
金墨偃在登基之后的三个月里,几乎是将所有可能再威胁到他的势力,全部斩断!
他此举也不过就是想告诉那些不服他的,或者说是还在质疑他的人,这便是质疑他的后果。
他有的是手段,让那些曾经不愿意臣服之人,选择臣服。
只是让齐国所有人都不明白的是,他却是留着废太子金弘旭一条命,没有囚禁,也没有流放,甚至都没有直接斩杀,只是软禁在曾经的太子府中。
金墨偃登基半年之后,改年号为“慕兮”,同时为曾经枉死的慕无双正名,也洗涮了慕家之前的冤屈。
虽然慕家那些曾经被流放在外的人,最后不过就是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不过相比于那些曾经受苦的日子,现在这样顶着一个好名声,到底还是好的。
只是可惜了,曾经慕氏一门,满门忠烈。
慕兮元年十月,齐国新晋大将军卫慕,带领二十万铁骑直接踏平了风雨飘摇的岳国,齐国虽然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一统天下,可是相比于其它几位在位的帝王,如今金墨偃却是开拓领土最多的一位。
不过令天下百姓不解的却是,明明已经成功的踏平了岳国的领土,可是也在同时,金墨偃下令封大将军卫慕为“岳”王爷,封地便是从前的岳国国土。
而就在众人还未从这件事情上反应过来之时,又一个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消息传了出来。
曾经在齐国京中横着走的九皇子金思齐虽然免于金墨偃登基的这一场血雨腥风,可是却没逃过慕兮元年冬天的那一场风寒,英年早逝。
虽然百姓心中其实也是有着猜测的,只是到底他们也只是小心翼翼的猜测着,并没有胆量真的去议论那些事情。
“真的不留下吗?”十二月的齐国冷的让人连哈口气都觉得是痛苦的,此时的连静彤将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站在金思齐面前,低低的问了一句。
虽然女将军并不矫情,可是却不得不被这么冷的冬天打败,只说了几个字,便觉得一阵寒气吹进自己口中,小心翼翼的缩了缩脖子,看着眼前眉眼平静的金思齐,连静彤也有阵阵的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