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沈慧笑着走了出来:&ldo;你呀就别担心了,一刀哥说到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rdo;
江飞眼睛都有些直了,都说这女人只有经过男人的滋润,才能显得柔情似水;这朱一刀还真有些本事,看着沈慧那不同于一般宫女那柔弱的模样,反而显得&ldo;青春活泼&rdo;这词是朱一刀说的,江飞以前根本没听说过,但觉得非常地形象。
不过他紧接着拉住朱一刀就往城外的右所驻地跑,毕竟这才是要紧事,不看着老朱训练部队,江飞的心就怎么也放不下来。老朱只能无奈地朝着沈慧笑笑,沈慧做了个鬼脸,回到房间去把老朱写的那些练兵的心得给拿了出来。
这段时间朱一刀不是光顾陪着沈慧什么也没干,在晚的时候,他把这大半年来自己训练狼群和中卫五千兵的心得经验体会还有教训都系统地整理了一遍。老朱深深地觉得,自己不懂的地方做错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的人来说,被赶鸭子架地带兵打仗实在是两眼一抹黑。
之前的那些胜利,运气占了很大成分。老朱自己也知道,他那些照搬现代的训练法还是有不少效果的,但还是有不少的地方属于严重的水土不服,有的甚至严重和大明军队不符。
大明的军制,装备还有作战时的习惯,这些时间老朱都已经熟悉了,所以他才想着,是不是能结合现代练兵法,整合出一套适合大明军队,尤其是适合锦衣卫的东西来。姑且不说这是给皇的一个惊喜,老朱只是想着,在未来的抗倭援朝战争中,大明能够少损失一点,带给小鬼子的伤害能更大一点。
老朱不觉得自己能改变多少,但是尽自己的力量,能影响一点是一点。现在他的那些练兵法最起码已经影响了万历听江飞说,除了狼群,万历现在对京师的部队现状极其不满意,一直在考虑着是不是训练一批人,把他们打散到其他十一卫,让他们把十一卫都变成狼群。江飞自己对这个并不现实的想法很有意见,可他只不过是个千户,而对方却是皇帝。所以他能做的也不过是推荐让朱一刀来干。
第六十一章
看着眼前稀稀松松的人,稀稀拉拉的队伍,老朱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号称精锐的北镇抚司京师右所?
一旁江飞的脸无比尴尬,这锦衣卫原本就是用来负责民情的,置设军队也不过是为了宫廷的礼仪需要,但是自从北镇抚司职能提升后,除去在各个皇宫大殿站岗的那一所老朱称之为形象岗,剩下的右所就都在这了。```超`速`首`发所以现在这四所在京师的地位也很尴尬:你说他们是兵,又不归五城兵马司管辖,而且不前线打仗;你说他们不是兵,其编制和军饷又是按照军队来供的。以至于这有实兵的五所千户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倒是有人在锦衣卫探子们抄家的时候曾把这些兵拉出来过,不过很快五城兵马司的人就干预了你们怎么能擅自在京师调兵?!难不成是想谋反?
老朱有些郁闷地拍了拍脑袋,这简直就是标准的体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万历可真会给自己找活干啊!原来自己这个千户就是他故意提拔的,可这个问题不是自己能在一朝一夕就解决得了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是想摆脱现在的尴尬局面,必须首先在体制把右所的职能给确定下来!
老朱已经决定了,待弄清楚右所的详细情况后,就给万历,请示北镇抚司京师右所改制!
右所有五千人,除了他和江飞两个千户之外,还有一个有名无实权的千户,三十个百户,六十个总旗和三百个小旗。从结构来看还算是比较合理的,这些军官都是直接从各个王公贵戚的后代中挑选出来的要是家里确实势力比较大,也不会把自家子弟送到锦衣卫来当兵。
锦衣卫军队的设置和步兵营还不一样,普通的步兵营以部---司局旗队五级体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每旗编旗总1名,队兵36名;每局编百总1名,官兵111名;每司编把总1名,官兵44名;每部编干总1名,官兵9名;每营编将官1名,中军1名,火器把总1名,总计官兵2697,全营官兵2700人。但是锦衣卫军队却是以每一千五百人设千户一名,每一百五十人设百户一名,然后依此类推。
这样在管理就相对直接一点,没有那么多的军官,毕竟当初设置锦衣卫就不是为了打仗的。
在装备,出于职能需要,火器并不是很多,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但朱一刀觉得,火器还是不能少的,毕竟他只对火器熟悉一点,冷兵器的作战他不懂也不会。
至于说到军人的素质,实在是让人太不满意!不过这倒不是说大家不愿意练兵,关键是职能不明确,地位不重要所致。
所以朱一刀决定,编制可以不动,但是体制的漏洞和目前急需解决的士气问题,还有装备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他和江飞深入到队伍中,极其详细地听取了军士们和军官们的意见。大家伙对军饷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意见最大的就是,太闲。
如此一来,老朱的心里就有底了。到了晚,他口述,江飞记录,了当官以来呈给万历的第一道疏不是他不愿意写,那一手其烂无比的简体字实在是无法拿出手。
万历在后宫接到朱一刀递来的奏折,吃惊的不行。这洋洋洒洒数千字,可是比那些大臣们的奏折少不到哪里去,关键是言之有物啊!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