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嘛,得你来我往,才能处出来。
路途遥远且颠簸,赵淩带不了什么东西,直接送金银太打眼。
赵王氏给周家女眷准备了一人一套头面,但都只能算是精巧,在工艺上十分考究,却不算太贵重。
男子则是一人一套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这种东西,在读书人中属于日常消耗品,但价格差距非常的大。
好的可以收藏,差的只能勉强书写,也不算便宜。
这一套文房的价格大概在两百两,属于上等偏下的水平,和女眷们的头面价格差不多。
比较特殊的是赵淩送给周知府的一套书。
外面书店里赵淩没见过,是他从宫中藏书中抄录出来的。
整套书两万多字,每天练字就写这个,抄了他好长时间。
这套书要说成本,还真没多少。
但价值嘛,看他师公都试图顺……拿走,就知道这套书确实很珍贵很不多见。
周毅果然对书比较好奇,拿起来一看:“《玉山通典》?”
他打开书翻开了两页,顿时就激动了:“这……这竟然真的是玉山先生的通典?”
“嗯。”赵淩按照周家的人头,一人给抄了一本或者一套书,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相对来说,三个正在进学的堂兄比较好选择。
考试参考书嘛,按照他们学的方向给选一本就行了。
周知府那里比较考究,赵淩就参考了师公管博澹的喜好。
到周毅这个姑父这里倒是比较难办。
他已经不进学了,好在有兴趣爱好,喜欢绘画。
赵淩花了大价钱搞了一套颜料。
那是真的贵,比金子还贵。
他这种上辈子学过点绘画,只用化学颜料,这辈子绘画,只画点水墨的,完全不理解天然矿石颜料的价格怎么能够离谱到这种程度?
其中很大一部分颜料,得现画现调,赵淩只能带来半成品。
周毅看到《玉山通典》的时候两眼放光,看到这套颜料的时候就是真的爱不释手了,一边激动一边不好意思:“破费了破费了。”
别看这些装礼物的箱笼堆得高高的,其实里面的东西并不占多少地方,主要还是怕一路颠簸损坏,垫了许多棉花和锦缎。
周毅不是不当家的人,粗略算了一下这一堆礼物的价格,就暗暗咋舌。
他们家不缺钱,日子也过得松快,像他们家这样三个儿子在读书的,一个月开销也就几十两银子,没什么特殊事情都花不到一百两。
侄子这一趟带来的礼物,就够他们一整年开销还有剩余。
更别提那几套书,可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其中用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