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赵辰赵淩是家里给送饭过来。
田学仁已经给兄弟俩介绍另外一个地方:“再往西一点,院里有一棵老桃树的是许秀才家,也是家中开了个私塾,家里兄弟们都在他那儿上学。这边东头,住着另外一位开私塾的林秀才,静表弟们在那儿上学。”
赵辰记得认真,并且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赵淩,叮嘱:“你一个人别乱跑知道吗?”
赵淩瞪他。
小县城总共就东西和南北纵横两条像样的大街,就这他还能迷路怎么滴?
再说他总共就迷了一次路,怎么就能记到现在?
他那次要不是放着点点绕着凭栏湖跑圈,也不会把自己转晕啊!
天黑了之后,找不到方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白天的路和晚上的路,本来就长得不一样!
其他人不知道兄弟俩的无声交锋,只以为是哥哥关心弟弟,就像当年赵骅去考试的时候,他们也是全家送到县学门口,一直等着他考完出来。
赵淩比赵骅当年还小,确实不让人放心。
今天赵辰赵淩入学,一家人特意来的早了点,别的学生们还没到。
唐举人这里早就收到了赵骅特意提前写过来的信,这回见兄弟俩过来,一点都不意外,都不用再看赵骅交给兄弟俩的信,随意考校了两道题就算是入学考试,把他们编入乙班:“乙班都是备考县试的,你们表哥田学仁这样考过了秀才的在甲班。”
唐惇的年纪不大,三四十岁的样子。
这个年纪的举人会自己开私塾的不多。
举人已经有当官的资格了,虽说是小官,但也让人趋之若鹜。
一些会开私塾或者是去书院任教的举人,大部分是有些年纪,从官场退下来的老先生。
唐举人这儿原来有八个学生,现在加上赵辰赵淩,就是十个。
赵辰赵淩行了拜师礼,送上束脩和礼物。
唐举人就带他们先到自己的办公室:“你们先把这套题做一下,我瞧瞧你们的水平。”
其实这一步他觉得没什么必要。
赵骅的水平他是知道的。
他和赵骅算是同窗,但赵骅都金榜题名了,他才考中秀才,之后奋斗了好几年,才算勉强中了个举人。
赵骅既然让两个儿子回来下场考试,肯定学识方面没什么问题。
他站在门口,看了看赵淩,想着真是青出于蓝啊。
赵骅的儿子瞧着比赵骅还聪明。
他这种的都不敢想。
其实这是赵淩第一次正正经经做县试考题。
一旦开始做,他倒是发现还挺简单的,都是学过的,平时师长们也会经常随口考校,都是熟面孔。
正式的县试要连着考五场,他们一个入学考试肯定不会让他们连着做五天卷子。
即便如此,两人也写了整整一个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