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书的功课也是写策论。
他的问题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缺乏实践经验。
哪怕他跟在当官的父亲身边,家族中也不乏各种官员,能够获取到不少官场知识,但毕竟不是亲力亲为,通过道听途说得来的经验落到纸上总归泛泛,且缺乏可行性。
裴先生指出了他的问题,甚至给了他一些最近朝中关注的议题,让他针对性写策论,差不多就是押题了。
但策论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裴先生也不可能提前给崔玉书代笔几篇策论让他背熟了下场。
最后的顾棱就更累了。
他背书背得头昏眼花,先生明明刚刚还在辅导崔玉书,冷不丁就问他哪一句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特别可怕。
葡萄架下,三个人围坐一起,喝了半碗才察觉出一点味儿来。
顾棱舀着绵软的芋头块:“怎么这时候还有芋头?”绵绵的芋头块,绵绵的赤豆,连里面的冰沙都绵绵的。
赵淩说道:“放冰窖里存的。”
小庄没有冰窖,但是皇宫有啊。
他饼干做了出来,派人送去给太后和太子,顺带打包一些皇宫土特产回来也是很合理的吧?
顾棱没深想是哪儿的冰窖:“芋头还有吗?给我一点,我带回去给爷爷吃。”
这种绵绵的口感很适合他家爷爷。
赵淩没想到他还有这番孝心:“我去问问。”他说完,就把剩下的碗底往嘴里一倒,跑去找人了。
前院有外男,清瑶这些适龄的宫女平时还是避着一些。
尤其是顾棱这种出了名不着调的,真出了事情,顾棱顶多就是禁足,她们说不好命都没了。
前车之鉴不远。
那几个带着顾棱去烟花柳巷的奴仆、“好友”,也不说怎么处理的,反正京城中就没了这号人。
烈日炎炎的,她们也不想去别处,就在厨房跟着常娘子学做各种点心甜汤。
赵淩过来的时候,她们也围坐在桌前吃着。
只不过她们的碗里多了红枣桂圆,还是热的。
听赵淩要芋头,清瑶赶紧站起来说道:“有的。小王爷是要走了?奴婢马上去准备。”
赵淩想着今天顾棱的功课确实差不多了,再继续学下去别说顾棱脑子要爆炸,裴先生的脾气也要爆炸了,就随意在清瑶空出来的位置上坐下:“嗯,也不用太多。”
毕竟现在缺乏保鲜手段,冰窖的建造成本极高。
他相信哪怕是惠王,也不至于在一个庄子上都能建造一个冰窖。
清瑶明白,很快就和另外的宫人一起从厨房搬了一个木箱子出来。
“那么多?”赵淩惊讶。
清瑶把木箱子的盖子打开,露出里头厚厚的棉被,棉被里两层油纸,中间放着冰块,剩下最后的一点地方,里面放着两个大芋头,每个都有两个拳头大。
嗯,再大,也只有两个,但是包装十足诚意。
清瑶唤了太监过来,让他们抬去前院。
顾棱果然没嫌芋头少,很开心地收下,就招呼家奴们回去。